4 Sep 2017 – 參與澳優乳業(1717)業績後投資者會議筆記

Larry Hung參與澳優乳業(1717)業績後投資者會議,要點如下:

背景資料
– 澳優於03年成立,當時主要由3個湖南股東構成。
– 06年內地奶粉爆發三聚氰胺事件,因為澳優的奶粉均是在海外代工,因此沒有收到影響,業績爆發。
– 09年上市,主要集資希望作出併購。其後併購了荷蘭的上游資源,收購了擁有過百年歷史的奶粉工廠,佔51%股權。現時這家荷蘭公司也是澳優的第二大股東。
– 11年發生會計問題,會計師EY認為公司在確認銷售收入時出現問題,有少少失當(主要是公司在收到經銷商貨款時,就算貨品並未運出交付已經計算銷售收入,EY認為這並不妥當)。當時管理層認為這是EY的問題,因為過往09年至11年EY均並未指出問題,但是突然於11年才指出。管理層幾經辛苦才能夠解決事件,在並沒有跟換會計師EY的情況下,重新調整報表數字,並獲得港交所認可,歷時28個月。
及後大股東有點意興闌珊,於是尋求新股東收購公司,在荷蘭工廠的介紹下,認識了現時大股東台資公司。最後在15年在全面收購GO $3的情況下賣出控股股權。

另類版供給則改革?
– 2018年初將會落實《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註冊管理辦法》,管理層認為這會帶來大規模的市場整合。因為往後每家合資格的工廠只能生產3個牌子,預計將會只有200家以下的工廠獲得認可,於是未來奶粉品牌數目將由數千減至600以下。

– 由於個別競爭對手預計自己未必能夠獲得產品認證,於是便大規模進行割價傾銷,務求把手上的存貨全部賣光,某程度上影響了2016年尾及2017年的市場格局。

– 公司現時擁有13-14個品牌,預計將會陸續獲得認證。

毛利2016突然提升至41%(早年在28%附近)
– 現在公司的毛利情況,牛奶奶粉大約在52%;羊奶奶粉大約在57%;貼牌則較低只有20%。但是由於貼牌生產不牽涉品牌宣傳和渠道等費用,因此EBIT Margin只是比自有品牌差2-3%而已。

– 過往毛利比較低,管理層解釋這是因為近年自有品牌占比提升、羊奶奶粉占比上升,而且14-15年間公司曾經進行產品線改造和產品撥備(15年一批產品撥備報廢錄得接近8千萬的虧損,管理層解釋那是一次性,並不是產品出問題)。

– 貼牌生產在未來也會有較大的發展,因為產能在未來一兩年將大大提升,屆時將可以為更多海外品牌作生產。

銷售渠道變革
– 過往,公司使用大經銷商模式(大包模式,即是一個省市一個經銷商,而且經銷商負責所有宣傳銷售事宜),產品折扣大約在52折。但是當時曾出現串貨問題,因此其後12-13年公司陸續改善ERP system和CRM,現在改用新的銷售模式(公司減低折扣額,但是經銷商再不用負責marketing),並且施行大數據資料庫,現時80%的銷售均可以達到精準營銷,瞭解到背後的顧客群。

營養品業務
– 公司收購了Nutrition Care,是擁有豐富的上游資源公司,公司的SKU全面,以草本為主。現在的COO是從合生元1212旗下的Mama 100招過來的。

併購
– 公司過去兩年不斷作出併購,其中上游奶粉資源的佈局基本上已經完成,基本上能夠支撐公司未來5-8年發展。公司將擁有20萬噸的奶粉產能,將會進佔全國頭3位。

– 未來的併購目標將會主力放在銷售渠道上。

KPI
– 管理層現時的目標為牛奶奶粉在3-5年內打進全國頭五位。而羊奶奶粉希望在3-5年成為全球第一(現時已經是中國第一,市佔率超過40%)。在中國,羊奶奶粉現在只是佔整個奶粉市場5-6%的份額,未來數年將會繼續有近30%的複合增長率,而牛奶奶粉只會有低單位數增長。

– 另外,財務總監指出他其中的目標是讓更多投資者了解到公司的發展情況(公司現時有兩家PR公司在協助做Marketing)和改善流通量。

潛在擔憂/隱憂
– 管理層最擔心的還是奶粉的品牌註冊,雖然有信心最終一定全部獲批,但是擔心時間會有所拖延。

– 另外,大股東(林生)現在正牽涉一宗台灣官司,關於過往有潛在賤價轉讓生物科技公司Patent的訴訟。但是管理層不認為這會影響到公司的發展。

總結
– 如果單按照估值和增長率計算,現在的澳優很可能只是大約在FY17 15倍PE附近,中線上望空間應該不低於30%,而且長線有機會在未來是倍升股。

– 但是我認為看公司不單純看表面數字,有些地方我還有隱憂。因此我建議投資者若考慮買入的話,必定要控制注碼,因為雖然前景頗佳,但是有些潛在問題還未得到確實答案。

譬如:
1)產能應於明年大幅提升, 但銷售渠道如何同步配合?
2)羊奶粉現在多了公司參與這業務,他們的市佔率會否被蠶食或者因為競爭加劇而利潤減少
3)為何同行在過往兩年業績普遍一般的情況下,唯獨是澳優可以獨善其身?業績大大超越同行增長?澳優的品牌的核心競爭力在哪?
4)澳優普遍在投資者心目中留下不良印象,因為曾經停牌超過20個月,縱使我接受管理層的解釋,暫且不當作是造假公司,但是我認為公司需要花很大的力氣去改變人們的Perception。
5)我並未親身到內地調研銷售渠道,因此並不能判斷銷售數字是否完全真確。
6)公司董事林榮錦先生現在在台灣有一宗官司牽涉在內,內容是有關過往在擔任某公司管理層涉嫌賤價轉讓專利的案件,判決有待公佈。林先生過往被人稱為金牌公司醫生,多次將經營的企業起死回生,倘若被定罪的話,不知道是否對公司營運會構成影響。

歡迎對內地奶粉行業瞭解的朋友補充資訊或作出深入交流。

由於公司董事林榮錦先生在台灣的案件在剛剛過去的週五出了結果(林先生敗訴,將被判10年有期徒刑,但可以作出上訴),因此我們本著對讀者們負責的考慮,先進一步跟公司管理層了解情況,然後再作匯報。

1)公司首先對判決感到意外和失望。林先生會作出上訴,台灣的司法程序在一審後,最多可以上訴兩次。法庭將在兩週附近發出正式的判決書文件。
2)公司會在剛剛過去的週末發出公告通知股東們裁決的結果。
3)林先生將會考慮退任董事,由於他需要重點應付未來的上訴事宜。預期大股東Center Lab將會改派其他董事作替任。
4)林先生現時佔大股東Center Lab 13%股份,是第二大股東。
5)公司不認為這件案件會影響大股東跟澳優的合作關係。而且過往2年林先生一直未能出境,也是在台灣透過視像/電話會議參與公司會議。
6)在大股東2015年提出全購GO期間,當時林先生已經有案件在身。因此當時進來及之後進來的股東均知悉事件,公司不認為投資者會因為裁決結果而對公司失去信心。
7)公司的業務發展良好,不會因為林生的退任(或有)而受到影響。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並沒持有此股)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心得分享,並不代表本網站、筆者或其僱主之意見、立場、推薦、陳述、誘使、支持或安排,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