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rry Hung於12月尾到珩灣科技(1523)辦公室與管理層見面,作再跟進,要點如下:
[市場概況]
– 早前公司委託IDC進行行業研究,報告指出整個SD-WAN市場從現時至2021年的複合增長將達65%,其中應該Wireless的增長更快。
– 其中公司在Wireless的行業份額應該達22%。
[公司現況]
– 公司主要的生意在Wireless市場,大概佔50%的銷售;其次是Wired市場,大概佔20-30%的銷售
(外國很多競爭,尤其是大公司Cisco);最後則為Cloud和保養銷售。
[預期收入增長(Guidance)]
– 我們認為銷售應該高達30% 增長(應該至少維持至2018年),另外Non GAPP 盈利增長應大於30%。
[會計師辭任]
– 早前Delotte辭任,及後換成EY作會計師,曾經令市場擔心公司的corporate governance。經了解過後,更換會計師的原因是公司不滿Delotte在公司上市後大幅調高每年審計費用50%,於是便作出更換,跟業績或審計沒有任何關係。我們認為這符合主席一直以來實事求是的作風。
[財務總監FC辭任]
– 據說同樣是薪酬問題,公司於是改任原來的IR兼任CFO。
[原料上升會對GP Margin帶來壓力?]
– 公司17 1H的毛利為59%,稍為下跌,主要是Product Mix的影響。17 2H的毛利應該受Product Mix影響而有所改善。
– 另外,公司認為現時是產品拓展階段,銳意發展,並不介意短期犧牲一點margin來換來更多生意,因為長遠可以通過cloud platform、保養等來賺錢。或者將來客戶upgrade其他設備會第一時間想起Peplink,這也會有幫助。
[1H Inventory上升了?]
– 珠海是1H加了新supplier,另外公司不擔心原材料有impairment 風險,因為不同地方科技應用timing不同,有機會某些產品在成熟市場賣完可賣到其他新興市場。
[Direct customer]
– 美國一家大型科網公司是其中一個例子,現在是Second largest customers。公司也銳意發展Direct Customer,不單單依賴distributor作銷售。
[Vs. 同業售價?]
– 譬如以Wireless SD-WAN為例
— Single LTE;競爭對手多,match別人價錢,但是feature會多一點。
— Multi LTE;feature強於對手,可以收Premium。
[R&D Expenses?]
– 銷售額的18-19%,為了保持競爭力,也為了打入IOT device。
[Order visibility?]
– 一般只有半個月多一點,暫時可看到1月中。
[同業上市併購情況?]
– 歐洲做SD-WAN的一家公司被法國一家工程公司ENGIE收購。沒有披露作價。
[KPI]
– 不著重銷售增長,主力著重於盈利。
[其他]
– 未來考慮每一季度作Business Update。
[總結]
– 我們認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優秀,SD WAN將會持續維持高增長水平,短期內競爭對手要追趕公司的技術並不容易。我們預期未來2-3年銷售增長應能夠維持在30-40%的水平,而盈利增長能否比銷售快則視乎毛利和開支情況。
– 18財年我們預期現價應該還高達PE20倍或以上,而這個估值相對上有點高,相信市場是考慮了公司有機會被其他同業(如Cisco等)收購而附加了收購溢價在內。
– 這次我們親身拜訪了公司位於荔枝角的辦事處,辦事處沒有豪華裝修,只是非常一般樸實的工業寫字樓設計,內裡員工有多個國籍。整體感覺良好。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未有持有上述股票)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心得分享,並不代表本網站、筆者或其僱主之意見、立場、推薦、陳述、誘使、支持或安排,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並不介意短期犧牲一點margin來換來更多生意…"
" 不著重銷售增長,主力著重於盈利。…"
其實有無抵觸?
讚讚
管理層的說法或許有抵觸,我們的感覺是管理層在爭取生意的同時也不會胡亂犧牲盈利。謝謝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