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觀看文章
(By Larry Hung)
這些年來我一直看好製衣行業的整合,尤其是一些高度一體化的Manufacturers,譬如申洲國際 (2313)等,原因主要有兩個部分:第一,品牌客戶希望交貨速度提升,由以往的以「月」計算的正常週期改為以「周」計算的新週期,這樣將有助品牌客戶更快捷按市場需求調整批貨量,這樣的要求對細廠商絕對是一大挑戰,很多細廠商沒有足夠實力去提升自動化或生產技術,自然會被淘汰;第二,不少品牌商希望整合(Consolidate)供應商,減少供應商一來易於管理,而且能夠更緊密的進行技術交流和研究。
雖然我看好大型製衣Manufacturers,不過我卻不是特別看好Fast Fasion公司的股票。為何?因為我們傳統認知的Fast Fashion公司如H&M或Zara也可能不夠快了。
H&M於2017年12月15日公佈Q4財報,Q4的銷售額下跌了4%,這是20多年來的第一次,股價立刻下挫15%(不知不覺間從2015年高位回調超過1半)。而Zara也好不了多少,因為銷售額增速放緩,而且毛利也下跌了,股價因而也下跌了。
其實現在的Fast Fashion公司面對什麼問題呢?
首先,現在新世代不單單依靠門市來選購衣服,市場上不斷出現新的平台,而且更多年輕人現在依靠Instagram來獲取潮流資訊,無形中更多「個體戶」品牌商面世,對傳統渠道形成競爭。
———————————————————————————————————-
紅猴及洪龍荃課程: 最新精選股票:業績及估值分享]
日期及時間:2018年2月2日(五) 7:15pm – 9: 15pm
詳情:請按此
———————————————————————————————————-
第二,其實原來的Fast Fashion都不夠快了!因為根據Goldman Sachs的研究,現在有些Ultra Fast Fashion品牌面世,譬如Asos、Boohoos等,他們的產品價錢低,而且更新速度快。Asos大約只需要2至8星期左右便可以將產品從初始概念至上架銷售,每週新上架產品達到4500件(有些更快只需要1週),而Zara等品牌快極也需要近6週的時間。
第三,現在消費者的產品忠誠度非常低,基本上只要款色接近,他們便立刻轉投更便宜的選擇。
最後,一些原來不是服裝品牌的公司也紛紛加入戰場,譬如Amazon等。原來,不知不覺間Amazon已經成為美國最大的線上服裝銷售商,他們已經推出了8個自有品牌。
總結而言,我認為現時依然是買Manufacturers優於品牌商,始終競爭情況有所不同,一邊是受惠市場整合,一邊是接近紅海般的競爭。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持有申洲國際 (2313))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心得分享,並不代表本網站、筆者或其僱主之意見、立場、推薦、陳述、誘使、支持或安排,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文章分頁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