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觀看文章
(By Larry Hung)
我和Michael Kan於3月28日造訪利亞零售(831)總部,向CFO了解集團去年業績增長理想的原因,及Fast Fashion眼鏡店Zoff在香港的發展前景,摘要如下。
– 出售Fingerpoint指點
公司已於3月初完成出售,雖然並沒有指明新買家是誰,但是從公開資料所得,我們不難判斷應該是TVB把這個業務買走,並併入Big Big Channel之中。
出售淨額也不清楚,估計不多,或許只有數百萬,但是往後再不用就此而蝕錢,每年最少可以節省近千萬。
– 眼鏡店Zoff
眼鏡店是公司重點發展的新業務,並由公司MT出身的同事林琳先生出任總經理。他過往也是負責開拓新業務,現時則重點負責眼鏡業務。
眼鏡業務是跟來自日本的Zoff合作,主要是Zoff也希望拓展海外市場,兩者一拍即合。現在公司需要每年付出Royalty給日本總公司,同時日本公司會負責生產、設計、供貨及市場推廣等。公司能夠針對每一次的新品,針對性地按需下單,譬如過往Zoff曾推出Star War主題的眼鏡,因為公司了解到香港市場對Star War產品並不熱烈,因而便可以選擇性地減少入貨。
眼鏡店現時已有6間,公司認為香港市場在未來2年內也可以多開12-20間,大約可以做到每個主要區域都有一間。暫時而言,全部眼鏡店均能夠在開業的1-2個月內Cash Flow Breakeven,而且現時整個眼鏡業務應該已在賺錢。
一般市面上的眼鏡店大約日均Sales大約是1萬左右,但是Zoff品牌大概能夠做到4-5萬。雖然管理層認為或許隨著分店開多了,有機會令到單店日均Sales下跌,但是起碼暫時依然看不到,而且他們認為Zoff這種像Zara、H&M式的銷售模式將會打擊傳統眼鏡業,創造新的需求。
實際上,日本另外兩家與Zoff類似的公司也已經在香港開展業務,分別是Jins及Owndays。公司認為他們比較著重功能性,而Zoff主打Fashion路線,客路會有所不同。
公司的Zoff開店權包含港、澳和南中國,南中國業務的開拓將會是2020年或之後的計劃。
– 便利店
便利店業務在經歷數年的盈利沒/低增長後,去年再次呈現突破,為什麼盈利增長快了?
實際上便利店業務多年也能維持銷售增長,過去數年盈利未見改善,主要是香港租金、人工成本上升過快。
但是,去年公司看到租金開始減慢升幅,而且公司內部開拓了新方式去吸引人流,就是將OK齊齊印正式App化。簡而言之,以往大家需要儲印花來換禮物,現在一切已經可以在App入面做到,只要市民用八達通消費,所有優惠或印花已經可以寄存在App內,使用方便。
再者,每當OK便利店有優惠時,也可以率先用App作Push推廣,鼓勵了市民的repurchase。
現在App的登記用戶已達1.2萬,管理層會持續加強這部分的創新,以繼續引流到店內消費。
– 聖安娜
去年內地人民幣曾經急升,因而也影響到內地業務的P&L。
管理層依然期望內地部分能夠在年內扭虧,而香港業務應該也是穩定的。
公司會為聖安娜也推出類似便利店的App,期望也能達到相類似的效果。
– 其他
對於公司而言,沒有業務是不能出售的,只要價錢合理便可。
– 流通量
公司層也知道流通量是其中一大問題,但是這也沒法解決,因為眾多基金股東長期持有,少作買賣。
總結:
公司管理層公開表示今年目標盈利增長20%,我們認為這是大概率能夠做到的事,主要是因為出售指點(節省千萬)、便利店繼續增長、內地聖安娜扭虧(節省數百萬)、眼鏡業務開始實現盈利,這幾點疊加起來應該能夠在去年的基礎上實現增長。
再者,今年是公司成立的週年紀念(抱歉忘記了實際數字),因為我認為有很大機會會再派發特別股息。過往公司派發特別股息的方法,一般是派發手上一半的現金,意味著股息有機會突破6%。
利亞生意模式穩健,過往估值上限可達22-23倍,現價往績PE只有17倍左右,upside連股息應該有30%或以上。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持有利亞零售(831))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心得分享,並不代表本網站、筆者或其僱主之意見、立場、推薦、陳述、誘使、支持或安排,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