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Jun 2019 – [信報「財智博立」] 信念和靈活之間的平衡

(By Larry Hung – 增長股專家)

金融海嘯後,投資步速急遽加快,以往數年一個牛市週期(牛一至牛三)好像不再存在;更遑論現在以特朗普為首主導的政治市,每每幾日之間已經可以急速轉向,令投資者無所適從。正如上周二晚特朗普與習主席的『美妙』電話,已經迅速令市場情緒升溫,原來普遍投資者也估計兩人在本周G20應該不會會面,但是特朗普就殺淡友一個措手不及,又帶來一個新的預期,股市也應聲反彈。現今的股市是政治主導,我認爲較佳的應市手法應爲買定離手或索性離場觀望,千萬不要市好看好、市淡看淡,很容易變得兩邊不是人,影響投資回報。

我經常強調,看一個基金經理做得出色與否,或許是否真的確實地執行價值投資,是需要細心觀察,究竟他如何操盤,他在市好、市差的時侯會怎樣做,能否做到consistent。有些人在市好就急急追貨,有些人在市差就立刻清倉,完全缺乏信念。但是,信念二字又值得商榷,因為信念太強,又很容易變得死牛一面頸,越跌越買,反之亦然。我曾經見過不少知名的基金經理在2008年海嘯後堅持看淡,認爲量寬QE不是特效藥,並不能挽救疲弱的經濟,世界經濟將會步入漫長的衰退,因此長期維持淡倉或者大量買入避險的黃金。最終結果如何?相信明眼人也知道他們錯得離譜,過去10年是美股歷史上最好的時間段之一,所以信念二字並不代表一切,優秀的基金經理是應該要介乎信念與靈活之間,要找到一個好平衡點,表現才會長期比大市好。

又或者應該進一步去說,信念和思考過程不應該經常作出改變,不然又很容易變得人云亦云;但是操盤技巧卻可以隨時日而提昇。今年已是入行後第九個年頭,我2010年入行時是單純的價值投資者,思考過程很單一,基本上低市盈率便叫好的投資目標,但是慢慢發現便宜的公司往往便宜得有原因,便宜中要找到好公司或許更難,更多情況是應該選擇一些原來比較昂貴的優秀公司在突然大清貨或市場賤賣時入市,這樣表現或許更好。我對價值的定義進步了,不再單一看地一個PE。

另外,因應市場步速加快,操盤上也要較靈活,雖然不是說十上十落,但也要令整體行軍速度加快或者盡量預判市場,哪怕只是快半步,也會令整體回報和風險降低。我也很重視組合的回報和風險平衡,我不能忍受大市跌多少,組合便跌多少,我期望組合是在波動率(風險)較低的情況下取得好回報。

以5月為例,港股大跌9.4%,我的長倉投資組合由於早於四月底已經開始減輕倉位及特朗普發文重提關稅後再加快減倉,因此組合只是輕微下跌3%左右,保障了今年的利潤。同時,兩周前我提到本月的股市表現應該很難再大幅變差,反而有機會先站穩,會適時留意好友反擊機會。暫時而言,看法大概正確,持有好倉的投資者不妨留意局勢變化,或許可以在G20正式開會前略為減倉,保障利潤,畢竟峰會結局如何,無人知曉。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