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觀看文章
(By Larry Hung – 增長股專家)
(下面文字為原稿,上報版本因版面關係會有所分別)
市況欠佳,投資者自然心情低落;但是作為基金經理,工作依舊,依然需要盡力尋找未被市場發現或完全理解的滄海遺珠。大家樂於早前公布了一份不錯的業績,盈利重回增長趨勢,究竟這是一次性的影響還是新趨勢的開始呢?為了解開謎團,筆者剛剛約見大家樂的管理層,深入了解到大家樂盈利改善的背後原因。
大家樂香港部分過去兩個財政年度主要受人工升幅所影響,因為過往員工平均薪酬比其他競爭對手為低,導致曾有一段時間員工流失率較高,影響日常營運和開店計劃。因此,大家樂兩年前下決心提升員工薪酬,從而留住人才,但也影響到利潤。隨著時間過去,薪酬佔銷售比例開始穩定下來,加上食材、租金等成本同樣受到控制,在同店銷售(Same Store Sales Growth – SSSG)的改善下便能帶來利潤增長。此外,大家樂香港在開店時也引入了新模式(同場多品牌),在個別的商場邀請下,公司會於一個商場內佔上較大位置,一次把旗下的品牌一併帶進去。我相信這樣在面對業主時可以更有bargaining power,而且也能滿足區內的不同消費口味,充分發揮集團多品牌的效益。
至於內地業務方面,過往投資者的印象是大家樂苦苦未能找到出路,業績時好時壞,但是最近的業績也見到明顯改善。首先,我們從净利潤率上看到内地分部已達14%以上,比香港的12%還要高。管理層解釋這某程度上是受惠内地營業稅改增值稅,同時内地的租金和人工成本較香港便宜,因而可以做到一個較高的利潤率。同時,最關鍵的一點是大家樂内地業務兩年前正式實行管理層本土化,由内地同事專責管理,可以更靈活調動菜色、定價、人事管理和開店等環節,香港總公司只負責管理財務,這樣才帶來業務顯著改善。無他的,内地市場龐大,變化驚人,香港品牌要想在内地成功,很難依靠香港團隊去打拼,始終文化差異大,消費習慣也很不同。我認爲大家樂現時找對發展內地的方向了,成績可期,就像早年的維他奶一樣,同樣引用內地管理層作管理,才能奠定維他奶今日内地業務的基礎。
現時,大家樂内地大約擁有106家店,有計劃在未來5年多開近200店,主要是聚焦在國内大灣區的城市發展。我認爲這個目標是清晰和可行的,假若大家樂是希望發展全國,我反而會擔心失敗;而現時主打大灣區,反而更有機會做好,因爲港式品牌、港式口味在南方較有賣點,在熟悉的地區反而較有機會突圍而出。如果一切發展順利的話,大家樂内地的利潤率長遠或許還有再提升的空間,因爲現時翻臺率只有6次,遠低於香港的12次,而且銷售額只有香港門店的3成至4成,加上經營效率的提升(現時中央厨房能支撐300家門店),利潤率絕對有能力改善,或許能夠重現維他奶的成績,内地業務有一天做得比香港還要大。
總的來説,大家樂現時市況欠佳下進可攻、退可守的選擇,因爲始終較少受到經濟下滑而影響,同時它附送一個大灣區的發展夢,倘若一旦成真,或許能夠重現維他奶近年的神話,但當然需要我們持續關注它的發展路徑。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持有大家樂(341))
作者洪龍荃,博立聯合創辦人/基金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