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Nov 2018 – 香港寬頻(1310)業績分析摘要及估值

(By Michael Kan)

香港寬頻(1310)於上週四收市後公布至今年8月全年業績,股價卻在港股大反彈日下跌,不過看過其後推出的大行分析報告,基本上也是看好,認為業績及管理層展望皆較預期理想,事實上,此股股價和市場聯繫性不高。

全年收入按年升22%,上下半年升幅相約;純利按年升132%。不過,市場分析香港寬頻,更著重看EBITDA及經調整自由現金流(AFCF)。全年EBITDA按年升13%,下半年按年只升5%,有分析認為其下半年EBITDA比預期低。不過,全年AFCF按年升28%,下半年按年升31%,則較預期理想。

估值上,我則較看每股派息,全年每股派息$0.56,按年升24%,優於市場平均預期,以現價$11.8計,息率有4.7%,不錯。更重要的是管理層假設收購前稱九倉電訊的匯港電訊(WTT)成功,預期是年度(至2019年8月)每股派息有相約升幅,即預期每股派息$0.69,以現價$11.8計,預期息率有5.8%,相信市場會認為是吸引水平。

參考過往兩三年,目標價可訂在息率4.5%水平,我預期是年度(至2019年8月)估值區間在$11.5至$15.3,合理估值則在$13.4,謹作參考。另外,以下為業績分析摘要。 

(資料來源:公司年報)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持有香港寬頻(1310))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心得分享,並不代表本網站、筆者或其僱主之意見、立場、推薦、陳述、誘使、支持或安排,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27 Oct 2018 – 精英匯(1775)全年業績財務分析

(By Michael Kan)

在香港從事補習業務(以遵理為品牌)的精英匯(1775)上市後公布首份業績,至今年7月全年度計,收入按年升8%,純利按年跌25%,每股盈利按年跌26%至$0.068,因上市日在7月中,上市增發33%股權的攤薄效應在下年度才明顯。

若撇除上市費用及以股份為基礎的付款,經調整純利則按年升7%,經調整純利率由去年度的10.2%微跌至10.1%,經調整每股盈利約$0.112,以現價$0.53計,市盈率約4.7倍。若全面計算上市後的已發行股本,每股盈利則為$0.086,市盈率約6.2倍。

每股派息$0.03加每股特別息$0.01,以現價$0.53計,息率約7.5%。

導師服務費佔收入由去年度的22.2%升至26.0%;廣告及宣傳費用佔收入由去年度的4.4%跌至3.7%。

收入中以「私立中學輔助教育服務」最多,佔比達88.2%,和上一年度相約。

集團沒有存貨,應收賬低企,補習社是一門營運現金流很好的行業。上市集資後,於今年7月尾現金約1.7億港元,零負債。

在香港補習社高度競爭的環境,業績算是不過不失,集團的優勢在上市集了資,就看看可否藉機增加市佔率及適度分散業務(如發展兒童教育等)。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未有持有上述股票)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心得分享,並不代表本網站、筆者或其僱主之意見、立場、推薦、陳述、誘使、支持或安排,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25 Oct 2018 – I.T. (999)中期業績財務分析

(By Michael Kan)

I.T. (999)於昨天收市後公布至今年8月中期業績,收入按年升11%,毛利按年升14%,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62.5%升至64.0%,源於堅守控制折扣優惠的理念。純利按年升88%,純利率由去年同期的1.6%升至2.8%。撇除非經常性收益(是年度主要是匯兌虧損)之除稅前純利則按年升55%,相關盈利率由去年同期的4.4%升至6.2%。 

(資料來源:公司年報)

存貨週轉天數及現金循環週期天數皆比去年同期下降,不過仍處高於再上一年度同期水平,未見特別改善。今年8月底的負債則比去年同期明顯減少,淨現金由去年同期的6.3億港元增至8.2億港元。

(資料來源:公司年報)

地區分佈方面,香港及澳門收入按年升8%,虧損按年減57%,虧損率由去年同期的7.6%跌至3.1%;同店銷售增長+8.0%,集團解釋主要源於整體消費意欲回升,去年同期-6.9%,總銷售面積減少6.3%。

中國大陸收入按年升11%,溢利按年跌83%,溢利率由去年同期的5.7%跌至0.9%;同店銷售增長-2.5%,集團解釋主要反映集團決定暫緩今年3月及8月的大型季末促銷活動「激安」策略,去年同期+0.9%,總銷售面積增加9.9%。溢利下跌,經營成本上升,集團解釋因為新增的數碼項目投資令經常開支和員工成本增加,另外為了配合集團創立30周年的慶祝活動,導致市場推廣開支因此增加。我則認為整份業績未有提及的新開百貨店,支出大增加上表現不理想,會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 

(資料來源:公司年報)

日本及美國收入按年升26%,溢利按年升34%,溢利率由去年同期的42.4%升至45.1%,集團解釋源於旗下「A Bathing Ape」品牌系列產品熱賣,而今年較早時間在洛杉磯開設的新店備受市場熱捧,加上不斷優化產品設計和推出創新的市場推廣策略,以支持與世界各地不同時裝單位的聯乘活動。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未有持有上述股票)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心得分享,並不代表本網站、筆者或其僱主之意見、立場、推薦、陳述、誘使、支持或安排,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18 Oct 2018 – 從科勁國際(6822)業績作初步了解

(By Michael Kan)

科勁國際(6822)於2015年1月以$1.38招股上市,今天收報$1.3,表面變動不大,但期間派息$0.485,計及則有29%回報。去年股價不理想,今年1月終見底反彈,現時處今年高位,這兩年股價剛好和恒指成反比。


(股價圖來源:港股360)

科勁國際從事廚具及家庭用品以及原材料買賣業務,前者收入及盈利分別佔整體90%及95%。產品主要出口美國及亞洲,前者佔收入逐步降至今年上半年的72%,後者則逐步升至23%。集團有一個重要客戶,收入一直佔整體約五成。

上市後收入停滯,盈利則見倒退,直至去年下半年盈利終反彈,支持股價造好。今年上半年收入按年大升,但毛利率下跌,盈利增幅反有限。

集團上市後一直維持4億港元以上淨現金,期間慷慨派息,以現價計不計特別息,歷史息率達8.8%。不過,長期保留大量現金,理應有所作為。

科勁國際所處行業未見突破,業績未見穩定,未見持續成長前景,亦需面對中美貿易戰,知道其明天會有所發布,看看有否機會了解多些,再作更詳細分析。以下為過去三年的業績分析摘要,有興趣可參詳一下。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未有持有上述股票)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心得分享,並不代表本網站、筆者或其僱主之意見、立場、推薦、陳述、誘使、支持或安排,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6 Sep 2018 – 分析新意網(1686)現價的投資價值

雲端年代,從事數據中心業務的新意網(1686)理應受惠,今天公布至6月全年業績,是否這樣,現在看看。

全年收入按年升20%,毛利按年升13%,兩者下半年比上半年增速皆更快。不過,全年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61.7%跌至58.5%,下半年更比上半年低,業績提到主要是將軍澳MEGA Plus 啟用後令營運成本和折舊費用增加所致。 數據中心業務的全年EBITDA(撇除其他收益及虧損的影響)按年升21%。

每股派息按年升10%至$0.151,上下半年升幅相若。以今天收報$5.97計,息率2.5%,著實不大吸引。新意網只有DBS出報告跟進,估算是次每股派息$0.16,未能達標,若以其預期未來兩年度每股派息分別為$0.17及$0.20計,現價代表的預期息率分別是2.8%及3.4%,越長時間理應以更高預期回報作風險平衡下,現時的投資價值仍未見亮點。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未有持有上述股票)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心得分享,並不代表本網站、筆者或其僱主之意見、立場、推薦、陳述、誘使、支持或安排,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5 Sep 2018 – 分析海底撈姊妹公司頤海國際(1579)的最新業績

(By Michael Kan)

海底撈行將上市,其生意在中國怎樣火爆,排隊要多久,服務怎樣貼心,不少香港人也已有所聽聞。不過,為其供應火鍋底料、火鍋蘸料及中式複合調味料的姊妹公司頤海國際(1579)於2016年中已在香港上市,股價卻呆了一年才拾級而上,自海底撈公布上市後更現強勢,昨天更藉其本週五招股之勢突破歷史新高至$20.8,預期今年及明年市盈率分別高達38倍及29倍。市場正預期每股盈利今明兩年平均每年以50%增長。

事實上,除了仗著海底撈上市外,頤海國際於8月22日公布的中期業績也非常亮麗,分析報告也紛紛調高其盈利預測,也是推動股價近日強勢的原因。上半年收入按年升59%,毛利按年升70%,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33.8%升至36.1%。純利按年升163%,純利率由去年同期的11.1%升至18.4%。共計撇除非經常性收益及滙兌收益之除稅前溢利,亦按年升94%,相關盈利率由去年同期的20.2%升至24.6%。

自第三方(即非海底撈)收入按年升136%,佔整體由去年同期的31.1%升至46.2%,對海底撈單一客戶的依賴逐步減少,方向正確,亦因此上半年盈利只佔全年20%至30%,現時市場估算已提升至40%。 

存貨週轉、貿易應收款項週轉及現金循環週期也很健康。無負債,今年年中現金約9.5億人民幣。去年股東權益回報率(ROE)高達17.4%,可為估值添溢價。 

上半年的現金流還未公布,不過過往的營運活動現金流也很健康。 

看過這份業績及分析,對市場為其給予高溢價估值,驚奇度應有所降低,當然估值水平應是20倍、30倍、40倍甚至更高的市盈率,人言人殊,各有看法。不過,市場正憧憬海底撈上市後加快擴充,將加速頤海國際的業務增長,帶來比現時預期更高的盈利,以降低現時高企的估值水平。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未有持有上述股票)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心得分享,並不代表本網站、筆者或其僱主之意見、立場、推薦、陳述、誘使、支持或安排,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9 Aug 2018 – Hypebeast(8359)首季業績初探

(By Michael Kan)

Hypebeast(8359)己公布正申請轉到主板上市,初公布至2019年3月年度的首季業績,可能是集團公布的最後一份季度業績,時間關係,先列出重點。

– 收入按年升72%
– 毛利按年升69%
– 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52.5%下跌至51.7%
– 純利按年升10%
– 純利率由去年同期的10.3%下跌至6.6%

看至此,可謂具驚嚇成份!

不過,如我昨天於股東會見到管理層,自公布全年業績至引致股價大跌後,他們已決定做好管理投資者預期,並加強投資者關係的工作,所以於是次業績報告,可見到多了一些以前未見的解釋:

– 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三個月,本集團共有271份廣告及創意服務合同,而平均合同價值為339,000港元,相較截至二零一七年六月三十日止三個月有186份廣告及創意服務合同,平均合同價值為207,000港元,分別增加45.7%及63.8%。本集 團的數碼媒體收益乃視乎預訂及活動完成的時間,故季度間的收益不一定一致。

(以上解釋了季度業績波動性,實源於合約入賬時時間的差異性,並表示合同價值仍在高增長)

– 整體毛利率由截至二零一七年六月三十日止三個月的約52.5%輕微下跌至截至二零一八年六月三十日止三個月的約51.7%,主要原因是電商收益增加,惟該利潤率相較媒體利潤率所佔總收益百分比相對較低。

– 其他虧損主要包括匯兌虧損。本集團以外幣進行若干經營交易,故本集團承受外匯風險。本集團以外幣計值之貨幣資產及負債主要以美元及歐元持有。由於根據聯繫匯率制度,港元與美元掛鈎,而本集團業務營運及策略涉及於歐洲之歐元開支,故本集團所承受的美元及歐元匯兌風險並不重大。本集團目前並無訂立外匯對沖政策。

(若撇除非經常性收益及滙兌收益,除稅前溢利按年升49%,相關盈利率由去年同期的11.5%下跌至10.0%,驚嚇成份大減)

– 銷售及營銷開支佔收益的百分比由24.0%下跌至23.5%。

– 約900,000港元之一次性法律及專業費用支付建議由聯交所GEM轉往主板上市。撇除由於建議轉板所產生的法律及專業費用之調整、行政及營運開支佔收益百分比由17.3%下跌至16.5%。

– 於二零一八年第一季,就建議本集團轉往主板上市所產生之一次性法律及專業費 用開支以及就The Berrics Company LLC進行業務整合所產生之虧損分別為900,000 港元及900,000港元。該等項目為一次性交易並為本集團投資新業務,故於去年同 期並無產生該等開支。就該等項目所作之調整,本集團之純利為9,700,000港元, 較去年之7,800,000港元增加24.3%。較去年同期,本集團亦投資增加員工數目。該 等投資乃支持媒體服務及創意代理相關之合約數量及範圍之預期未來的增長,並 支持本集團電商業務預期保持之增長。

(若連上述兩個900,000港元的開支也撇除,除稅前溢利按年升72%,相關盈利率和去年同期的11.5%持平,驚嚇成份消失)

當然,今天市場在開市後有否看得這樣仔細,又或根本不接受撇除上述全部三類開支以計算盈利變幅,所以股價怎反映不易估算,但我仍預計市場短期對這份季績會偏向負面。

至於昨天股東會的點滴,再作分享,先附上一幅和Hypebeast(8359)創辦人及主席Kevin Ma的合照!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持有Hypebeast(8359))

23 Jun 2018 – 莎莎國際(178)業績簡評及估值

(By Michael Kan)

莎莎國際(178)於週四中午公布至今年3月全年業績,股價在下午上升3.3%,市場初步反應理想,但未算熱烈;不過,管理層出來解釋業績及透露最新銷售情況後,股價於週五再升4.0%至$5.76,市場消化後似乎頗為正面。

先看損益表,收入按年升4%,下半年升幅達6%,毛利按年升4%,上下半年升幅差不多,下半年毛利率較上半年微跌,不過於過往三年,下半年毛利率皆較上半年高,可見集團在降價取量。香港零售股往往會公布月度或季度銷售數據,但盈利情況欠奉下,會否為求生意而犧牲盈利,業績公布才可見真章,周大福(1929)先前公布業績透視毛利率下跌後,股價持續回調,便演繹了這個風險。不過,管理層月前已坦承在加強推廣下,下半年度的毛利率可能受壓,令是次毛利率下跌的影響降溫,況且跌幅也著實不算多。

(資料來源:公司年報

純利按年升35%,下半年升幅達43%,純利率於下半年大幅提升,抵銷毛利率降幅有餘,源於集團做好成本控制,尤其是銷售開支佔收入比率明顯下跌。

香港及澳門業務仍是主力,國內業務及網購佔比仍小,我暫不見對集團會有重要影響,況且一直也做得普通,亦不見辦法做得起,幸好香港的網下生意模式,也不見會在短時間被其他網店影響太大。港澳同店銷售增長全年為3.9%,最後一季(2018年1至3月)為15.1%,可見未來三季於基數較低下,有機持續錄得較高增幅。管理層於公布布業績後透透露,由4月至6月中旬,港澳同店銷售按年增25%,銷售額則按年增29.7%

(資料來源:公司年報

資產負債表及現金流沒有什麼特別,持續健康,淨現金水平更大增。連同特別股息,派息比率達120%。 

(資料來源:公司年報)

 

業績公布後,市場最新預期是年度(至2019年3月)每股盈利$0.224,按年升53%,我認為其估值市盈率在18至30倍間,現在估算估值區間在$4.03至$6.72,是年度低位已見下,有機正逐步向高位進發。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持有莎莎國際(178))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心得分享,並不代表本網站、筆者或其僱主之意見、立場、推薦、陳述、誘使、支持或安排,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22 Jun 2018 – 藉Hypebeast(8359)股價大跌帶出三件事

(By Michael Kan)

Hypebeast(8359)於本週三收市後公布全年業績,我知道第三季的超好業績令市場提高了對其未來發展的憧憬,股價由當時今年2月初的$0.265漲至近月最高的$1.1,四個月升了三倍,可見市場期望之高,所以只要業績有少許不對辦,市場會非常敏感。

公布業績前,我也有心理準備第三季的超好業績未必能於第四季再造一次,相對適度回落是理所當然,可是最終公布的差勁純利水平,還低於第一季或第二季,卻是始料不及。既然市場期望及敏感度已如此高,股價的回調自然會是懲罰性的,公布業績後的一個交易日,跌幅達36%,返回2月尾的水平。

我想藉這事件帶出三件事。

第一樣是分割業績分析的重要性,一般上市公司必須公布半年及全年業績,便需要分開上下半年來分析,而創業板上市的還需公布季度業績,所以更需逐季逐季去看。可惜現時連熱門的財經傳媒仍停留在只報導全年業績,以致於股價走勢和業績出現明顯矛盾時,卻找不到原因,有失專業性。

下表可見,看全年業績,Hypebeast收入按年升77%,毛利升67%,純利升94%,毛利率下跌源於集團提供更多量身定制,但毛利率較低的創意代理服務及增聘製作員工導致數碼媒體分部的毛利率減少,不過因造好成本控制,令純利率反而增加,全年業績屬正面。

(資料來源:公司年報)

再看半年業績,上半年收入按年升53%,毛利升50%,純利升112%,下半年收入按年升95%,毛利升78%,純利升87%,可見下半年收入及毛利升幅比上半年理想,下半年純利升幅慢了點,但也在高水平,上下半年業績皆正面。

再深入看季度業績,下表可見,第三季收入按年升145%,毛利升125%,純利升209%,第四季收入按年升49%,減速明顯,毛利升32%,毛利率滑落也明顯,而最大問題是純利按年跌59%至310萬港元,比第三季的2,750萬港元大幅下跌,而上一年度的第三四季純利水平相差不大,最始料不及的是,還比第一或第二季的的700萬港元低一半有多,可見第四季的盈利狀況是如何差勁。第四季除了毛利率大跌外,行政開支也大幅走高,或許是源於增加創意代理服務比重及於全球不同地方擴充數碼媒體所作出的前期投資及增聘製作員工有關,而這些皆對集團長遠發展有幫助。所以,若果不作季度業績分析,又怎會知道股價大跌的原因。

(資料來源:公司年報) 

而第二樣要注意的是,若因看好一間公司的前景而投資於微時,由細買到大,期間股價升十倍,數十倍甚至過百倍,是很多投資者的夢想,可是實際運作上又談何容易!Amazon(AMZN)、騰訊(700)以至舜宇光學(2382)於過往多年生意越做越大,股價升幅非常可觀,難度期間生意會是完全一帆風順?業績從來未差過?股價從未大幅回落過?現在的Hypebeast只是一季度業績差勁,但其在業界的領導地位還在,生意仍在擴充中,若果現在便判其死刑,那麼又怎會有能耐把握到十倍百倍股的機遇,就算十年前買了騰訊,相信不多久便會被震走了!當然,這絕對是一個考眼光遊戲,因為事實上有很多被市場看好的初創企業,初期發展也一帆風順,但最後也是無疾而終!

所以第三樣要注意是我一直重視的風險管理,若果將投資組合較大比重放在如Hypebeast般歷史不久的初創企業,而你卻並非企業營運者,賭博成份是較重的。試問有多少風險投資基金不是作分散投資的,他們知道高風險高回報之餘,也知道部分投資最終也需撇賬不少。一切投資也要看公司基本面,若在估值較高時高追,便需好好控制注碼,及有股價短期大幅回調的心理準備,並準備好怎樣處理。因我投資Hypebeast較早,所以隨著股價倍升,較早時已沽出部份,而令剩下的持股變成零成本,主要就是知道於企業壯大期間沒可能只會一帆風順的事實,而為了可以長期以平靜心境持有公司股票而做好準備。說真,我對此次股價大幅回調沒有什麼感覺,而對先前股價升幅凌厲也不大雀躍,我相信抱持這種心態,才有能耐成功投資到十倍股甚至是百倍股。

我現在仍看好Hypebeast此公司的發展,當然當此公司發展下去真的令我失去信心時,我也會將其清貨!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持有騰訊(700)、Hypebeast(8359)及Amazon(AMZN))

18 Jun 2018 – 維他奶(345)業績簡評

(By Michael Kan)

維他奶(345)於上週五中午公布至今年3月全年業績,股價在下午下跌4.8%,市場初步反應不理想,業績差還是過去個多月股價升了約兩成後的獲利盤好消息出貨?

先看損益表,收入按年升20%,毛利按年升19%,毛利率微跌,不過下半年已止跌回升,加上原材料價格上升下,靠提高產能效益以維持差不多水平,已算不錯。純利按年跌5%,撇除非經常性收益(前一年度出售美國業務)之除稅前純利按年則升23%,相關盈利率微升,成本控制做得不錯。業績提到,若不計及出售北美洲事項的一次性收益,純利按年升14%。每股派息$0.352,不計前一年度的特別股息,按年升14%。 

(資料來源:公司年報)

每股盈利$0.555,較市場先前預測高約5%,此份業績理應不差,股價於公布後下跌,應是股價事前率先升至是年度(至2019年3月)的估值區間高位後出現的回調。股價能否再上,長期應仍值得看好,因其佔比最大的中國業務仍在高增長,而中國市場還有不少空間尚待開發。至於短期波動則難測,需看市場怎樣調整市場預測,公司雖優質,但分析報告不多,暫見偏樂觀而是次預測較準的海通報告,調升其是年度每股盈利至$0.68,按年升23%,也算合理,假設保守點是年度每股盈利增幅為20%,以市盈率估值區間高位39倍計算,股價於是年度可達$26,僅作參考。 

(資料來源:公司年報)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未有持有上述股票)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心得分享,並不代表本網站、筆者或其僱主之意見、立場、推薦、陳述、誘使、支持或安排,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12 Jun 2018 – 創維數碼(751)業績簡評

(By Michael Kan)

創維數碼(751)於今天收市後公布至今年3月全年業績,先看損益表,收入按年升8%,毛利按年跌10%,毛利率跌幅明顯,純利按年更跌59%,撇除非經常性收益之除稅前純利按年亦跌32%。每股派息按年跌38%。

全年看很差,但拆開半年看,上半年虧損,下半年恢復盈利,毛利率比上半年回升,毛利按年跌幅亦比上半年大幅收窄,業績提到歸因於全力推進改革創新和轉型升級,通過增加科研投入和加快中、高端產品的切換速度,令平均售價回升。此外,同時也受惠於液晶屏價格回落此外在環境。還有,銷售開支佔收入及行政開支佔收入皆比去年度回落,成本控制應做了不少功夫。 

(資料來源:公司年報)

電視產品收入及溢利分別佔整體68.7%及71.3%,主要為下半年業績改善作貢獻,數字機頂盒和液晶模組,加上白家電產品於下半年表現相對仍欠理想。 

(資料來源:公司年報)

再看資產負債表,現金循環週期有增,但水平不高,淨負債比率則有所改善。 

(資料來源:公司年報)

 


騰訊(700)、百度及愛奇藝先後入股集團旗下的深圳酷開,隨電視為消費者 提供智慧家庭入口級的產品和服務,是年度在中國市場的智能電視機激活用戶數已超過2,800萬,其影視、遊戲、廣告、教育及其它內容 收入為港幣3.42億港元,按年升106%,不過仍只佔整體收入0.7%,而盈虧情況則未見透露。

看看管理層於業績會有何更新及啟示,投資電視股,現在仍較看TCL多媒體(1070)。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持有騰訊(700)及TCL多媒體(1070))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心得分享,並不代表本網站、筆者或其僱主之意見、立場、推薦、陳述、誘使、支持或安排,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7 Jun 2018 – 看看百貨公司的投資價值

(By Michael Kan)

百貨公司曾經是內需股投資的焦點之一,盈利屬高增長一族,現在大家也知道其業績、估值及股價已被網購打殘,首隻百貨股百盛集團(3368),不計特殊項目已連續虧損三年;當年最多追捧的金鷹商貿(3308)一直仍賺到錢,當然是賺少了,不過對最痛點是估值被市場大幅下調,由那些年的25倍市盈率,降至現時的10倍水平,即是就算每股盈利不變,股價也會下跌60%;至於銀泰集團,曾致力推行O2O回應網購攻擊,不過業績未見很大起色,最後還是被同鄉阿里巴巴融合,但投資此股的已算比買入其他股價仍在近年低位的百貨股好!

隨著中國經濟增長理想,內需股股價今年至今表現相當理想,估值水平重探高位,但也是內需成員的百貨股卻仍未為所動,網購的影響真的還揮之不去嗎?還記得數年前電子書受歡迎程度與日俱增,不少預期認為紙書將被取替,但現在又怎樣,臨界點早已出現,電子書及紙書已找到共存的平衡點,傳統書店如誠品及䉆屋書店在增值後反更吸引,那麼百貨公司何時才可找到這臨界點。

留意到金鷹商貿已和日本䉆屋書店合作,將此書店的概念引入中國,在前者的購物點開設G-TAKAYA書店;金鷹商貿又剛取得江蘇省7-Eleven的20年經營權,首間店鋪在上月開張;另外,創辦人及市席王恒於上月乘著首席執行官辭任,自己再走馬上任。今天開始嘗試藉金鷹商貿的業績分析,逐步看看百貨公司的投資價值。

(資料來源:公司年報)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持有金鷹商貿(3308))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心得分享,並不代表本網站、筆者或其僱主之意見、立場、推薦、陳述、誘使、支持或安排,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29 May 2018 – I.T.(999)全年業績分析

(By Michael Kan)

I.T.(999)今天收市後公布至今年2月全年業績,每股盈利$0.36,和市場預期相若。派息比率維持於50%水平,全年每股派息$0.178。以今天收報$4.98,歷史市盈率13.8倍,歷史息率3.6%。市場先前預期今年度(至2019年2月)每股盈利$0.42,現價計預期市盈率11.9倍,不過還看業績後市場會否調高預測盈利水平。根據過往數年度股價走勢,我預期估值區間在8至13倍市盈率。 

下表可見, 全年收入按年升5%,毛利按年升8%,毛利率提升1.9個百分點,源於在業績經常強調的「透過控制折扣優惠計劃提升品牌形象及毛利率」。純利按年升37%,純利率提升1.2個百分點。

成本控制方面,租金佔收入比率由去年度24.7%跌至24.2%,員工成本佔收入比率由16.2%升至16.3%,總經營成本佔收入比率由54.6%升至55.0%。

(資料來源:公司年報)

下表可見, 香港及澳門收入按年跌5%,但下半年已有改善,按年持平,虧損已大幅減少,最重要的的發現是下半年更錄得盈利。全年可供比較店舖銷售額增長率為-0.9%,前一年度是-4.5%,翻查上半年業績,是-6.9%,即是下半年已取得不錯的正增長。

中國大陸收入按年升9%,溢利反按年下跌3%,源於下半年溢利率較差。全年可供比較店舖銷售額增長率為0.2%,前一年度是7.1%,翻查上半年業績,是0.9%,即是下半年為輕微負增長。業績解釋主固因是由於前一年度第三季度創出極高的基數所致,而經營成本佔銷售額的比例上升,主要是由於員工成本和市場推廣開支增加以及新的數碼投資所致。

(資料來源:公司年報)

 

一直是業績其一焦點的存貨於收入提升下,按年有所下跌,正面。於負債比率不高及正現金下,股東權益回報率(ROE)提升至12.1%,亦屬正面。

(資料來源:公司年報)

 

業績展望則提到,除集團業務根基所在的香港外,亦銳意繼續擴大在中國大陸的業務,因為全國各地的增長潛力依然龐大。海外市場方面,集團計劃進一步擴大品牌影響力及提升全球市場佔有率,以此作為整體策略的一環。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未有持有上述股票)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心得分享,並不代表本網站、筆者或其僱主之意見、立場、推薦、陳述、誘使、支持或安排,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25 May 2018 – 石藥集團(1093)季績分析

(By Michael Kan)

石藥集團(1093)今天中午公布至今年3月首季業績,股價全天升6.8%,下午則比上午收市價升3.7%,可見市場對業績初部反應正面;股價收報$25.1,破歷史新高,預期今年市盈率43.4倍,不過如我和Larry在是月初醫藥股專題講座提到,市場已非用市盈率去為預期未來持續有研發新藥推出市面的藥企去估值。

其實首季業績表面亮麗,但也有暗湧,不過市場暫時選擇樂觀看待,亦證明資金仍對今年股價表現理想的醫藥股偏牛。收入按年升55%,毛利按年升75%,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57.0%升至64.3%,較去年下半年的63.2%也微升。

經營溢利按年升41%,升幅明顯比毛利升幅低,源於銷售開支按年升106%,銷售開支佔收入由去年同期的25.4%升至33.8%,較去年下半年的30.5%也明顯上升,此比率已持續上升多季並有擴大跡象,表面看不理想,但若以現時香港市值最高的藥企中國生物製藥(1177)比較,後者近兩年此比率皆約40%,用另一角度看,石藥集團的銷售開支還需加強以準備未來更大的生意額。至於用那個角度看,只好由市場反應給大家答案。

 

石藥集團首季的研發開支亦按年升101%,研發開支佔收入由去年同期的4.6%升至5.9%,這方面我則舉腳贊成,因此比率於香港上市同業屬偏低,好像中國生物製藥近年已將超過收入10%用作研發開支,於此高速發展的研藥市場,石藥集團實有需要作更大投入。不過,石藥集團此比率於去年下半年也是5.9%,所以首季的投入相對也未見再進。首季純利按年升43%,每股盈利按年升38%,市場正預期全年升幅約27%。

再分析一下收入組成, 市場最關注的創新藥按年升66%,高於整體升幅的55%;維生素C按年更升117%,持續受惠於供給則改革。

 

不過,進一步分析溢利組成,業績將創新藥從成藥(也包括普藥)拆出,以致未能看清楚其盈利狀況,因成藥的溢利率由去年同期的26.4%跌至19.7%,屬負面,溢利升幅佔整體升幅39%;維生素C的溢利率反由去年同期的23.8%升至38.4%,溢利升幅佔整體升幅59%,反而更重要。至於創新藥的首季溢利情況,還待管理層再作解釋。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持有石藥集團(1093)及中國生物製藥(1177))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心得分享,並不代表本網站、筆者或其僱主之意見、立場、推薦、陳述、誘使、支持或安排,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17 Mar 2017 – 現在是否買名錶時候?

英皇鐘錶珠寶(887)於週三公布至2017年12月全年業績,股價翌日升了18%,我們值得看看其端倪。收入按年升12%,毛利按年升20%,毛利率由去年的25.0%升至26.7%。就此,我們先看看集團的業務結構,收入當中,鐘錶及珠寶分部分別佔約80%及20%,過去數年亦相若。我近月曾走訪不同錶行,朋友也有相類體驗,中至貴價錶生意很好,有些錶款更被炒至高價,需求不只來自國內遊客,源於香港人的生意也不少,財富效應會是因由,所以可以相信毛利率提升,鐘錶分部居功不少。純利由虧轉盈至約1.6億港元,返回2014年的水平,當然再前一兩年賺得更多,有朋友以香港零售市道最好景時作指標,認為現時未是投資香港零售股,我則認為香港零售光景未來數年難重拾當年高峰,我們現時投資的著眼點應是在可否持續從低位復甦,現時這可以是一個合理假設。 

若果復甦重點在鐘錶,何不直接投資專注賣錶的東方表行(398),這當然也值得看看。

東方表行於3月年結,最新為至2017年9月的中期業績,上半年收入按年跌2%,毛利按年反升7%,毛利率由去年的15.3%升至16.9%,純利則按年升957%至4,600萬港元,生意也是在谷底反彈中。

資產負債表也值得一看,東方表行的存貨週轉天數在持續改善中,上半年已跌至188天,淨現金亦逐步提升至9月尾的7.8億港元。至於英皇鐘錶珠寶,淨現金於12月尾已升至16.1億港元,而去年的存貨週轉天數則改善至324天,管理層不介意存貨較高,因名錶往往能保值,這是此行業較為特別的地方。  

英皇鐘錶珠寶管理層於業績公布後表示,今年同店銷售表現會更好,亦有在中港擴充分店的計劃,預期鋪租可控制,事實上,其經營租賃開支佔收入由2016年的13.1%跌至2017年的10.6%。

估值上,我以英皇鐘錶珠寶下半年業績作基礎,偏保守假設其今年上下半年皆賺此數,即預期今年全年每股盈利$0.034,以現價$0.445計,預期是年度(至2018年12月)市盈率13.1倍,以一貫派息比率30%計,預期息率2.3%。至於東方表行,假設其是年度上下半年所賺相若,以現價$2.15計,預期是年度(至2018年3月)市盈率13.3倍,不過以英皇鐘錶珠寶業績及管理層言論,東方表行下半年應賺得更多,而於再下一年度(至2019年3月)更有可能性高的提升空間,雖然規模相對較細,此刻在估值上似乎更吸引。

現在是否買名錶時候?這個範疇我不是專家,所以答不上,不過說到買鐘錶零售股,預期生意在增長,估值也合理下,還是可以考慮一下,但需密切留意香港經濟情況及零售市道,以及旅客組合最新變化,還有需注意這些股票有時成交偏低,買賣差價較寬的事實。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持有東方表行(398))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心得分享,並不代表本網站、筆者或其僱主之意見、立場、推薦、陳述、誘使、支持或安排,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12 Mar 2018 – 東江集團(2283)悶聲發大財後業績公布

(By Michael Kan)

東江集團(2283)自2016年初至今,股價升了約200%,可謂悶聲發大財,公布業績前仍呈強勢,今天收市後公布的業績,是否對板?

此文下是業績摘要,全年收入按年升14%,毛利按年升37%,毛利率由28.1%升至33.7%;純利按年升47%,純利率由12.6%升至16.2%;若撇除源於匯兌(人民幣升值)的非經常性收益(2017年是損失)之除稅前純利,按年更升69% ,相關盈利率由13.1%升至19.4% 。每股盈利$0.364,優於市場平均預期4至5%,以現價$6.11計,歷史市盈率16.8倍;每股派息$0.17,派息比率47%,歷史息率2.8%,以歷史數據看,現價已非吸引,不過投資看未來,市場正預期其每股盈利未來兩年平均每年增長20%,業績展望亦提到集團在手訂單於2017年尾,按年增長22.3%,這角度看仍有可投資之道。

我自去年中累積此股,信念源於收入增長、毛利率提升、財務及現金流健康、估值偏低,息率高企。此份業績我是滿意的,尤其是下半年的按年增幅比上半年更佳,唯一不理想的是現金充裕下,派息或令市場有點失望,不知管理層是否計劃留錢作收購及擴產,明天會出席其業績會,看看可否得到端倪,及支持其已高估值水平的理據。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持有東江集團(2283))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心得分享,並不代表本網站、筆者或其僱主之意見、立場、推薦、陳述、誘使、支持或安排,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26 Feb 2018 – 江南布衣(3306)業績要點及財務摘要

(By Michael Kan)

江南布衣(3306)今天中午公布至2017年12月全年業績,優於市場及預預期,下午市場反應正面,上午股價還微跌1.1%,收市倒升9.9%。根據最新業績,我已更新財務摘要(於此文底部)。

上半年收入按年升26%, 源於同店銷售增加10.3%,及店舖數目從2017年6月的1,591增至12月的1,768。毛利按年升23%,毛利率由去年同期64.4%跌至62.6%,因毛利率較低的主業女裝(JNBY)增長較男裝(速寫),及兒童(jnby by JNBY)及青少年(Pomme de terre)服裝快,可留意未來業務伸延是否令市場滿意。因去年涉及上市費用,撇除其影響之純利按年升28%。每股盈利0.61元人民幣,每股派息0.25港元。銷售開支佔收入比率及行政開支佔收入比率皆下跌,做好成本控制,抵銷毛利率下跌影響。
  
線下渠道仍為主要收入來源,線上渠道上半年佔整體收入8.5%,比去年全年8.0%高,但比去年下半年8.9%低,不過毛利率提升下,線上渠道佔整體毛利則明顯升至8.2%。線下線上會員人數增長理想,可給生意增長帶來動力。

我比較注意的是集團存貨週轉天數一直較高,超過200天對經營潮流服裝給我偏高的感覺,存貨撥備於上半年也淨增加了約3,800萬元人民幣,於2017年尾存貨則有約6.3億元人民幣。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持有江南布衣(3306))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心得分享,並不代表本網站、筆者或其僱主之意見、立場、推薦、陳述、誘使、支持或安排,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23 Feb 2018 – Hypebeast (8359)值得關注及跟進的潛在風險

(By Michael Kan)

創業板給人整體感覺不好,有公司更定義所有創業板屬高風險,作資產管理的不能為非進取投資者放入組合內,不過,另一方面是成交往往很少,也不易作綜合管理,所以較適合買賣偏靈活的個人投資者。雖云如此,事實上創業板還有好選擇,可惜卻買少見少,因為好的已轉主板,有點似劣幣驅逐良幣!以前說創業板有控股股東實力強橫的好公司,總會以新意網(1686)及同仁堂國藥(8138)為例,可是前者上月已轉主板,後者也行將轉主板,現在我要再舉例,已是不少投資者仍未聽過的Hypebeast,當然也沒有實力強橫的控股股東。

此文章末是Hypebeast至2017年9月中期業績的財務摘要,今天看其第三季業績,嘗試藉此預測今年度(至2018年3月)盈利。去年度已留意到,第三季收入及純利可和上半年相比,而第四季則和第三季相若。今年度第三季收入比上半年略多,純利更比上半年多87%,若果樂觀地預期第四季純利仍和第三季相若,全年度可偏進取估算每股盈利可達$0.0347,以這間輕資產、國際化,有品牌價值及高增長的公司來說,20倍市盈率作估值算是保守,不過因預期盈利或偏進取,當是一個平衡,這樣計算,今年度(至2018年3月)估值可達$0.69;假設明年度(至2019年3月)盈利升三成(不算進取),估值則可達$0.90。集團於2月9日公布第三季業績後,股價逐部爆升,證明這是個趨化劑。

Hypebeast 以數碼媒體起家,即提供廣告服務及發行雜誌,廣告服務應包括網上廣告及網下活動,現佔整體收入約68%;後加的電子商務,即經營銷售第三方服裝、鞋具及配飾的網上商店,現佔整體收入約34%;兩者正高速增長,按年升幅皆在50%至60%。

集團損益表理想,淨現金於2017年尾有約6,000萬港元,但中期業績可看到,於2017年9月尾,貿易應收款項有6,239萬港元,正常信貸期30至60日,已逾期而集團並無作出減值虧損撥備的有2,681萬港元,達43%,解釋也是一貫的「因為信貸質素並無重大變動,根據過往經驗,金額仍屬可收回」,不過投資者值得關注及跟進,尤其是第三季業績顯示「貿易及其他應收款項」更由2017年9月尾的6,652萬港元,增至2017年12月尾的1.26億港元。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持有Hypebeast(8359))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心得分享,並不代表本網站、筆者或其僱主之意見、立場、推薦、陳述、誘使、支持或安排,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21 Feb 2018 – 百本醫護(2293)的三個關注點

(By Michael Kan)

此文章末是百本醫護(2293)昨晚公布至2017牟年12月中期業績後完成的財務摘要,上半年業績增長持續理想,收入按年升23%,純利按年升26%,純利率由去年同期的52.1%升至53.6%,每股盈利按年升26%。營運活動現金流入及現金循環週期亦維持理想,於2017年尾淨現金有8,700萬港元,可是不派中期息,去年度則派$0.375,前年度則派$0.25,此為第一個關注點。

集團於過往一年作了三個主業外投資。去年12月公布與力寶華潤成立合營公司,暫涉資500萬港元,在星加坡經營向個人、機構客戶及醫療保健機構提供定製醫護 人手解決方案服務,及調配醫護人員(以自僱醫護人員身份)填補合適的空 缺及提供服務,可視為主業的向外延伸,不過卻不宜過度憧憬,因存在水土不服風險,需先觀察執行後情況。另外,去年8月公布與陳厚毅醫生及陳肖龍醫生成立合營公司以德醫療中心,暫涉資300萬港元,從事在香港經營整形外科診所,則似乎和本業定位明顯不同,未見協同效應,我認為有點奇怪。第三個投資則是與廣州銀聯網路支付有限公司合作推廣其銀聯移動銷售點機器,這業務似乎和醫療業務未見關係,更令我覺得很混亂,對管理層的信心下降,此為第二個關注點。

貿易應收款項週轉維持在120天至130天水平,雖屬偏高,但本來無甚特別,但業績報告一直提到「集團之貿易應收款項並無信貸期,而付款於向客戶遞送發票時即時到期支付」,及「所有貿易應收款項均已逾期但並無視為已減值,原因為該等款項主要與有限拖欠記錄的若干客戶有關」,管理層容許此負面情況持續,卻不規範加上正式信貸期,不知是否行業特性(加了反而拖數更嚴重?),但給我的感覺是管治不理想,此為第三個關注點。

集團主業持續有理想增長,加上港股仍然偏牛 ,市場或放下這三個關注點不理,但投資者也應該了解一下。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未有持有上述股票)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心得分享,並不代表本網站、筆者或其僱主之意見、立場、推薦、陳述、誘使、支持或安排,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19 Feb 2018 – 進一步分析福萊特玻璃(6865)

(By Michael Kan)

此文章末是福萊特玻璃(6865)的財務摘要,可見到2017年上半年業績差勁,收入按年跌5%,毛利按年跌28%,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36.8%跌至28.0%,每股盈利亦按年跌38%。看業務分類,主因佔整體達七成的主業光伏玻璃表現不理想。至於資產負債表及現金流,表現尚可,所以焦點還是放在損益表上。

集團於2月9日發盈警,2017年純利按年跌約30%,跌幅比上半年低,但幅度仍不小,不過盈警亦提到「光伏玻璃產品的平均售價於2017年末及2018年1月持續上升,董事會對本集團2018年的業務前景維持樂觀態度」。盈警後股價連升四天,累升11.3%,市場反應理想,證明過去已了,主要向前看。

於香港上市的同行,自然想到中國光伏玻璃龍頭信義光能(968)(福萊特玻璃為第二,但現時產能少約六成),2017年上半年業績也顯示「太陽能玻璃銷售」收入按年升1%,毛利按年跌88%,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46.4%跌至28.6%,證明事實上行業於同期整體應也不濟。不過,其股價自去年12月中起累升27.0%,應有原因。

看過幾個信義光能的證券分析報告,可見光伏玻璃自 2018 年起價格調升幅度約10%,為 2017年以來最高幅度的價格調整,源於環保限產令供應趨緊,供應端未見有明顯的產能釋放,此情況在第一季應可維持,而廠家亦開始將燃氣及純鹼成本向下游傳導。成本方面,純鹼成本近月亦不升反降。

需求方面,全球光伏裝機於2017 年創新紀錄,年度實現新增裝機按年升31%至 100 吉瓦,當中中國佔53 吉瓦,不過美國和印度增加光伏產品進口關稅帶來不確定性。福萊特玻璃收入主要源於中國,2017年上半年佔60.2%,北美洲則佔6.9%,影響不算大,而亞洲其他國家佔17.4%,未聞印度是重要客戶。

福萊特玻璃受限於資金,產能於2013至2016年停滯,2015年尾上市集收後開始投資擴充產能,安徽新產能於 2017年逐步投放,越南工廠於 2018年亦投產, 有證券分析報告預期產能於2017年及2018年分別提升44%及61%。產能提升配合行業見底回升,向前看是否真的不差,仍需作進一步分析。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未有持有上述股票)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心得分享,並不代表本網站、筆者或其僱主之意見、立場、推薦、陳述、誘使、支持或安排,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