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Apr 2018 – [與管理層會面] 盈利復甦中的工業股 – 億和控股(838)

(By Larry Hung)

公司2005年上市,主要業務為金屬沖壓及塑膠注塑,客戶可以大體分為辦公室自動化(Office Automation)及汽車(Auto),而兩者各佔銷售額約65%及25%。

– 業績季節性?

管理層表示公司上下半年業績理論上相當,下半年應該略多一點,因為上半年有春節假期的因素。

– 2017年業績提到公司於2017年7月減持了3家附屬公司的股權?

公司減持的公司均是Stamping及Trading類公司,原來設立時希望為公司帶來效益,但是最終效果不及預期,因而減持,讓資金投放在更佳的項目上。

– 貿易戰影響?

公司初步認為業績應該不會受到影響,因為公司的業務主要是把製成的零件發給客戶,然後客戶自行組裝再送到各地市場,理論上應該不受影響。

– 競爭對手?

公司指出很難明確指出確實的競爭對手,因為市場很大,而公司現有市佔率或許只在低單位數,同時一般客戶也會找很多不同的供應商供貨。

– 護城河?

公司表示客戶,尤其是日本客戶,一般需要多年的合作關係才會信任供應商,這個關係就是最大的護城河。

同時,公司在品質、交貨期等領域一直也做得不錯,因此跟供應商的合作關係也很穩固。

– 辦公室自動化(OA)主要客戶?

佳能、東芝、美達、美能達、施樂、HP等。

而其中Samsung去年被HP收購,因而影響到2017財年的銷售額,過往Samsung這個客戶大約每年維持2億元的銷售額,HP收購Samsung後,這部分訂單將會重新在2018財年出現。而同時,HP原來不是億和的客戶,未來億和將有機會獲得更多來自HP的訂單。

另外Fuji Xerox(億和客戶)去年收購美國的Xerox,這部分也有機會令公司未來潛在訂單增加,以配合Fuji Xerox的拓展計劃。

以整個市場而言,大約每年的增長維持在單位數;而產品週期大約維持在4年,基本上公司能夠在製作模具時已經大約了解到未來的訂單情況,而訂單的毛利一般是產品週期初期為最高,踏入3-4年後陸續降低。

– 資本開支?

以往公司每年大約為2億元,估計2018-19財年將大增至10億元(兩年合共),主要是在越南及海外設廠。

– 財務成本?

公司現有的負債率為低單位數,估計計入未來兩年較大的資本開支後,負債率將會上升至10多%,因而會令到財務開支上升。

– 股東分紅?

公司會維持30%的dividend payout。

– 回購?

公司近年積極回購,主要是認為股價偏低。公司其中一個指標應該是資產淨值,現在億和資產淨值為$1.5左右,估計公司應該會在這個水平下持續回購。

– 其他:

公司的廠地基本上全部自己擁有,是有一個智能終端產業園除外。

另外,過往我們看到一旦公司模具銷售額上升,之後一段時間後業績便會上升。主要是模具是產品推出前需要預先製作,因而是leading indicator。翻查2017財年業績,公司的模具銷售額沒有改善,公司解釋這是因為2015財年時公司大幅製作模具,因而導致這一兩年不再需要製作太多新模具。

– 總結:

公司過往股價曾大幅波動,主要受業績影響,加上過往在股價急速上升週期,公司也曾經多次配股,這方面無疑令我們有了一定的戒心。

不過,從正面上看,如果無重大不良因素(譬如過往曾發生的日本地震或者貿易戰限制出口等),公司今年業績持續改善應該是大概率的事。

因為單從銷售額去看,Samsung訂單的回歸和現有客戶的訂單增加,理應也令銷售額增加至少10%。

同時間我們假設毛利穩定(自動化持續建設和人手降低);加上越南廠房的全年貢獻(2017財年開始Ramp-up,1H盈利貢獻2千萬,2H盈利貢獻7千萬),這方面已經可以新增5千萬盈利,公司整體盈利或許有機會達到2.2億元左右,現價2018財年PE或許不足10倍,我們認為公司值得重點關注。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持有億和控股(838))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心得分享,並不代表本網站、筆者或其僱主之意見、立場、推薦、陳述、誘使、支持或安排,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