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Oct 2018 – 反彈撞牆的啓示

(By Michael Kan)

港股弱,跌了不少,何時見底?先要找出港股弱的原因,即負催化劑,主要仍是中美博奕未了(或許可說是美國持續多方面壓制中國);還有美元強,人民幣弱,有走資壓力;亦因此中國經濟數據開始轉差。以上這些,皆未見逆轉,中國政府自上週五一輪口講手動的救市措施,包括將逐步大幅減稅,中期有利內需,但未必能救近火,總好過冇;另外,港股近日也受A股帶弱,近日A股積弱,源於上市公司質押股份問題,最新公布的措施算是對症下藥,總算有一個負催化劑有好轉跡象,而其他負催化劑亦未見特別惡化,昨天一彈,持續數天也不過份,恒指再上試50天平均線也非太大的期望,但需知道仍有很多,尤其是外圍的數個負催化劑當道,港股很難就此向上再衝。

不過港股今早已無力,若果此次連短時間的轉勢也做不到,似乎不要過份期望中國股市可以自救,自少見港股表現,外資就是不信;至於中國經濟,外圍不就,也不易靠自己轉勢,如十年前的大量放水?不知道短期可否催化一下,但恐怕根本問題將更嚴峻。

港股昨天的反彈能否維持到,可以帶給大家投資取向上更多的答案!

(股價圖來源:港股360)

17 Oct 2018 – 宏觀與微觀的博奕

(By Michael Kan)

不知大家有否覺得,最近個別公司縱使公布利好消息或業績,股價還是跌跌跌,一兩間公司如此,還可怪自己看錯,但大部份甚至全部皆如此,那便可以算到「宏觀戰勝微觀」的頭上,即是市場偏熊,個股利好訊息也抵擋不住市場資金的悲觀心態。此情此景, 若個別公司有不好訊息,股價更會跌得比正常情況多。

市場對好消息冇乜反應,對壞消息卻反應過度,可視為大市偏弱。所以大市何時由弱轉強,可留意市場對好消息會否有好反應,對壞消息卻冇乜反應。當然,轉勢是短期還是長期,當局者永遠最難把握,好像我在9月中旬也因看到弱轉強訊號而增持股票,一踏入10月便成為了錯誤決定。

舜宇光學(2382)股價自年中可算積弱難返,上週四收市後公布了9月出貨量,市場評論正面,上週五開市率先反彈,當天成為反彈最多的恒指成份股,本星期首兩天港股轉弱,舜宇光學股價卻仍在上升,這數天算是「微觀戰勝宏觀」,大家可留意此情況能否維持,及會否有擴散跡象。

(股價圖來源:港股360)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未有持有上述股票)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心得分享,並不代表本網站、筆者或其僱主之意見、立場、推薦、陳述、誘使、支持或安排,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16 Oct 2018 – 是否弱市下有現金便要買高息股?

(By Michael Kan)

上週接受「經濟一週」訪問,此次有關理財,分析比較一下香港上市的REITs,有興趣可看看,報導在此文下端。

不明白有些投資者會將現金視為洪水猛獸,硬是要用來做些投資才是理所當然,需知道現金本身也是投資其中一個選項。投資組合自今年6月下半月已將現金比率增至五六成,但持股中沒有REITs,為什麼不把部份現金買些防守性強的REITs?因為那時算過,有興趣的REITs的股價,皆在預期今年估值區間的較高位,那麼寧願持有沒息收的現金,也不去為買REITs而高追REITs。

以置富產業信託(778)為例,民生商場組合,有商場仍在增值中,香港零售市道至今其實仍不算弱,下半年派息平均和上半年一樣,應沒驚喜但仍有少許增長,我預期今年估值區間在$8.4至$10.1(下圖),今年7月尾曾高見$9.87,我視之為高位已見,而自7月起股價最低也是在合理估值$9.25附近,此市況下不算吸引,所以有現金也寧願等一下。

(股價圖來源:港股360)

結果上週因市場擔心美國聯儲局加快加息步伐,REITs的股價連跌多天,置富產業信託(778)於上週五更低收$8.66,處預期今年估值區間的偏低位,預期息率有6.1%,吸引力便大增。不過,需明白現在市場相對個股,仍贏形勢,股價仍有跌到不理性的機會,但以中長線儲貨角度看,則是另一考量。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持有置富產業信託(778))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心得分享,並不代表本網站、筆者或其僱主之意見、立場、推薦、陳述、誘使、支持或安排,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13 Oct 2018 – 恒指25000點是否牛熊分界?

(By Michael Kan)

上週六「經濟一週」出版,做了封面其中一員,題目是有點沉重的10月股災!我一直認為股災是預計不到的,多負面指標同時出現,股市會大跌但未必到股災地步。印象中自十年前金融海嘯後,隔一些時間又會有一堆人,包括經濟學者及分析員,會言之鑿鑿說股災將至,至於這些「狼來了」故事何時隻狼真的出現,天曉得!

訪問在10月2日進行,當天也聊到牛熊市,不少人已說現在是熊市,我雖然一直認為牛熊市的界定要事後才清楚,不過做傳媒訪問,問題盡量也要回應一下,而我的答案是當時仍未是熊市,就以騰訊(700)此恒指龍頭作指標,最新的預期今年估值區間為$275至$446(下圖),今年高位在$476.6,估值區間高位已見,現正向低位邁進,當天前的收市價為$323.2,仍是在股價正常波動範圍。

(股價圖來源:港股360)

若果騰訊正式(即不是一日半日)跌破$275,我才會認為熊市有機已到,而騰訊近日跌幅大於恒指,當恒指跌幅是騰訊的一半至三分二,恒指要跌穿25700或25000,才可算是熊市。

說時遲那時快,於10月11日港股急跌日,恒指最低25125,騰訊最低$265,幸好在10月12日港股反彈,恒指收報25801,騰訊收報$288.4,我的熊市指標未算確認。

提到恒指25000,我忽然在昨天有份親切感,終於回想起此乃恒指於過往十年的一大阻力,看看下圖便知。2015年港股大時代時曾升破此位,可惜經濟及公司盈利底子較虛,結果只得三個月貨仔,後來更跌至18000水平才見底。來到2017年5月,恒指再升被25000,這次較實在,至今仍未跌穿,不知是否隱隱有所支持,因為若正式跌穿,或會反變成阻力,需要些時間及動力才會再度升破。不過25000也只是個約數,根據我經常參考的技術專家,24000或許才是較值得參考的支持點。

(股價圖來源:QuotePower)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持有騰訊(700))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心得分享,並不代表本網站、筆者或其僱主之意見、立場、推薦、陳述、誘使、支持或安排,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