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觀看文章
(By Michael Kan)
頤海國際(1579)股價於過去一週逆市突破歷史新高,港股中非常罕有,何況其並非防守股,可見強勢。估值先前很低?也不是,以現價$22.05計,預期今年市盈率41.6倍,預期明年市盈率31.5倍,今明兩年的每股盈利平均每年增幅約47%,以PEG計,此估值水平於正常市況還可勉強接受,但於如斯市況,很多優質股皆在下試估值區間的底部,頤海國際仍能維持如此高的估值,底氣真的很厲害。
頤海國際為姊妹公司海底撈(6862)及其他食肆(第三方)提供火鍋底料、火鍋蘸料及中式複合調味料,前者佔比於去年全年及今年上半年分別約56%及54%,以按年增長論,源於海底撈及第三方於今年上半年分別約24%及136%,可見集團開拓第三方收入有成果,海底撈的又如何?
下圖源自iMoney,海底撈於國內市佔率最高,雖然行業分散下只得2.2%,但看其收入增長、翻檯率、客均單價,客流量剛名列前矛,反而分店數目最少,即代表還有不少擴展空間。

下圖也是源自iMoney,海底撈仍計劃持續擴充分店規模。海底撈之受歡迎程度不需多提,市場或許相信其高增長不會受中美貿易戰及所謂的消費降級影響,其股價於今年9月上市後仍很堅挺,以現價$17.32計,預期今年市盈率49.5倍,預期明年市盈率30.4倍,和頤海國際一樣,也是保持很高的估值,真的於港股中罕有地鶴立雞群。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未有持有上述股票)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心得分享,並不代表本網站、筆者或其僱主之意見、立場、推薦、陳述、誘使、支持或安排,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By Larry Hung)
海底撈(6862)於上周正式上市,股價大致上在招股價$17.8附近浮沉,我相信市場對海底撈的估值存在一定的分歧。一方面投資者(包括我在内)認爲估值不低,因而並沒有參與,因爲以上市價計算市值高達940億港元,以17年全年盈利10億元計算,PE高達80倍,就算參考18年上半年的增速50%+,並假設全年盈利增速保持相同水平,18年PE依然高達50倍以上,記憶中當年餐飲股翠華最貴時估值也不過30-40倍,就連火鍋同業呷哺呷哺最貴時也應該只有30多倍,難道海底撈這個品牌真的值錢多了許多?還是市場認爲未來增長前景非常明確,確定性很高?因爲始終海底撈上市時有了基石投資者(當中包括Hillhouse等大名基金)背書,而且國際配售超20倍超額認購,反應一點也不差,視乎市場對發行價認可度不低。
過往我曾經撰寫了一篇有關海底撈管理模式的文章,這篇就不再論述它的成功之處,反而會多從數字上著墨。於是我便翻查招股書,希望多點從數字上去分析海底撈的真實價值。
海底撈過往店鋪數目如下:
2015年146家;
2016年176家;
2017年273家;
2018年H1是341家(估計18年開店180-220家,即18年底預計總店數達到450-500家)
招股書中曾經提及,海底撈單店年均收入在5000萬元左右,如果以整年計算的話,這450-500家店大約能夠貢獻225至250億元之間的收入(簡單計算,假設店均收入沒有因爲店鋪數目大增而降低),同時假設淨利潤率保持在12%,那樣19年的淨利潤也最少達27至30億元之間,因爲這並沒有考慮到19年依然有新店貢獻,盈利有機會達到100%的增長,19年PE或許只有25倍,也稱不上昂貴,甚至可以説得上是便宜。
因爲按照海底撈的目標,未來每年將新開200家店,大約在2021年便能夠達到1000家店。1000家店是什麽概念?如果按照以上的數據,1000家店便能貢獻500億元的銷售,淨利潤高達60億元,這或許是市場認可海底撈高估值的原因,今天看上去很貴,但是明年不貴,後年甚至很便宜了。
但是,以上的估值邏輯依然存在一定的疑問,譬如:
1)海底撈的不斷開店的同時,是否能夠保持相關的營收和利潤率,這點我是存在疑問的,畢竟我不相信在海底撈越來越多的時候,現時優秀的數據還能夠保持;
2)火鍋現在佔中餐已經高達2成多的市場份額,是否還能夠進一步提升,這點我也存在疑問;
3)海底撈聘請不少員工以維持服務質量,但是在大幅開店的同時,是否還能夠保持質素,人員配備跟得上是困難的;
4)大衆消費者對品牌會否出現疲勞,或者有後來的競爭者(包括其他菜色)等;
5)海底撈不發生任何重大事故,包括食品安全等。
以上只是隨便想到幾個原因,我不排除再細心想還有更多潛在困擾因素。一直而來,我對高估值的股票會更加小心,因爲只有少少瑕疵出現,股價已經可以大幅下滑。如果以類似的估值去選擇投資目標,我暫時傾向選擇頤海(1579)多一點,頤海的估值應該相對上較低,而且面對的風險好像也更少,確定性更高,雖然某程度上也是與海底撈的成敗連於一綫。
延申閲讀:
5 Sep 2018 – 分析海底撈姊妹公司頤海國際(1579)的最新業績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持有頤海國際(1579))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心得分享,並不代表本網站、筆者或其僱主之意見、立場、推薦、陳述、誘使、支持或安排,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By Michael Kan)
海底撈行將上市,其生意在中國怎樣火爆,排隊要多久,服務怎樣貼心,不少香港人也已有所聽聞。不過,為其供應火鍋底料、火鍋蘸料及中式複合調味料的姊妹公司頤海國際(1579)於2016年中已在香港上市,股價卻呆了一年才拾級而上,自海底撈公布上市後更現強勢,昨天更藉其本週五招股之勢突破歷史新高至$20.8,預期今年及明年市盈率分別高達38倍及29倍。市場正預期每股盈利今明兩年平均每年以50%增長。
事實上,除了仗著海底撈上市外,頤海國際於8月22日公布的中期業績也非常亮麗,分析報告也紛紛調高其盈利預測,也是推動股價近日強勢的原因。上半年收入按年升59%,毛利按年升70%,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33.8%升至36.1%。純利按年升163%,純利率由去年同期的11.1%升至18.4%。共計撇除非經常性收益及滙兌收益之除稅前溢利,亦按年升94%,相關盈利率由去年同期的20.2%升至24.6%。

自第三方(即非海底撈)收入按年升136%,佔整體由去年同期的31.1%升至46.2%,對海底撈單一客戶的依賴逐步減少,方向正確,亦因此上半年盈利只佔全年20%至30%,現時市場估算已提升至40%。
存貨週轉、貿易應收款項週轉及現金循環週期也很健康。無負債,今年年中現金約9.5億人民幣。去年股東權益回報率(ROE)高達17.4%,可為估值添溢價。

上半年的現金流還未公布,不過過往的營運活動現金流也很健康。

看過這份業績及分析,對市場為其給予高溢價估值,驚奇度應有所降低,當然估值水平應是20倍、30倍、40倍甚至更高的市盈率,人言人殊,各有看法。不過,市場正憧憬海底撈上市後加快擴充,將加速頤海國際的業務增長,帶來比現時預期更高的盈利,以降低現時高企的估值水平。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未有持有上述股票)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心得分享,並不代表本網站、筆者或其僱主之意見、立場、推薦、陳述、誘使、支持或安排,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