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Mar 2019 – [與管理層會面系列] 珩灣科技(1523)增長達雙位數 派息豐厚

(By Larry Hung)

自珩灣(1523)上市以來,我一直也有追蹤公司的發展動態,也和管理層會面不下數次,更參觀過他們位於荔枝角的產品介紹中心。

珩灣的拳頭產品主要是Wireless SD-Wan,其中科技資訊公司IDC也預期在未來數年將繼續以37-40%複合增長率增長,可見市場空間依然巨大。據瞭解珩灣在這個細分領域已經研發多年,並且持續推出不同的產品,滿足不同客戶的要求。

剛剛過去的業績,我們繼續見到公司的銷售有12%+的增長,同時盈利增長達20%;公司一直維持高派息,這次派息更加添了特別股息,導致派息比率高於100%,非常不錯。

現時珩灣科技的19年估值大約為13-14倍,絕不昂貴,息率高於6%,現價看感覺上下跌的空間不多。

我今早特地也跟公司財務總監聯繫,Update了一下公司的最新情況,特意分享一下:

1)公司去年的銷售增長較慢,主要是受到台灣代工廠產能所限,還有個別零部件不足,導致未能如期交付產品;同時17財年下半年有一張美國領先互聯網企業的400萬美元大單,也造成high base一次性影響,因而比較起來看似18財年的銷售增長較慢。

我們預期公司應該能夠繼續維持20%+的銷售和盈利增長,19財年更有機會錄得比18財年更快的升幅。

2)公司的現金流大幅改善,主要是因為公司過往零部件均自己採購,現時則改為由代工廠負責,這樣會減少流動資金的壓力;同時公司也加強對應收賬的控制,因而改善了現金流。

3)公司將繼續維持90%+的派息比率,與股東分享利潤。

4)公司在業績中提到5G的潛在利好,我認為這是較為間接的幫助,因此不用特別關心這一個因素。

有興趣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參閱以下公司的presentation:https://www.ploverbay.com/wp-content/uploads/2019/02/Plover-Bay-Investor-PPT-FY-2018.pdf

我過往的跟蹤報告:
27 Sep 2017 – [與管理層會面系列] 有被收購概念的珩灣科技(1523)
https://beyondredblog.wordpress.com/2017/09/26/27-sep-2017-%E8%88%87%E7%AE%A1%E7%90%86%E5%B1%A4%E6%9C%83%E9%9D%A2%E7%B3%BB%E5%88%97-%E6%9C%89%E8%A2%AB%E6%94%B6%E8%B3%BC%E6%A6%82%E5%BF%B5%E7%9A%84%E7%8F%A9%E7%81%A3%E7%A7%91%E6%8A%80152/

9 Jan 2018 – [與管理層會面系列] 跟進市場對珩灣科技(1523)的憂慮
https://beyondredblog.wordpress.com/2018/01/09/9-jan-2018-%E8%88%87%E7%AE%A1%E7%90%86%E5%B1%A4%E6%9C%83%E9%9D%A2%E7%B3%BB%E5%88%97-%E8%B7%9F%E9%80%B2%E5%B8%82%E5%A0%B4%E5%B0%8D%E7%8F%A9%E7%81%A3%E7%A7%91%E6%8A%801523%E7%9A%84/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持有珩灣科技(1523))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心得分享,並不代表本網站、筆者或其僱主之意見、立場、推薦、陳述、誘使、支持或安排,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9 Jan 2018 – [與管理層會面系列] 跟進市場對珩灣科技(1523)的憂慮

Larry Hung於12月尾到珩灣科技(1523)辦公室與管理層見面,作再跟進,要點如下:

[市場概況]
– 早前公司委託IDC進行行業研究,報告指出整個SD-WAN市場從現時至2021年的複合增長將達65%,其中應該Wireless的增長更快。

– 其中公司在Wireless的行業份額應該達22%。

[公司現況]
– 公司主要的生意在Wireless市場,大概佔50%的銷售;其次是Wired市場,大概佔20-30%的銷售
(外國很多競爭,尤其是大公司Cisco);最後則為Cloud和保養銷售。

[預期收入增長(Guidance)]
– 我們認為銷售應該高達30% 增長(應該至少維持至2018年),另外Non GAPP 盈利增長應大於30%。

[會計師辭任]
– 早前Delotte辭任,及後換成EY作會計師,曾經令市場擔心公司的corporate governance。經了解過後,更換會計師的原因是公司不滿Delotte在公司上市後大幅調高每年審計費用50%,於是便作出更換,跟業績或審計沒有任何關係。我們認為這符合主席一直以來實事求是的作風。

[財務總監FC辭任]
– 據說同樣是薪酬問題,公司於是改任原來的IR兼任CFO。

[原料上升會對GP Margin帶來壓力?]
– 公司17 1H的毛利為59%,稍為下跌,主要是Product Mix的影響。17 2H的毛利應該受Product Mix影響而有所改善。

– 另外,公司認為現時是產品拓展階段,銳意發展,並不介意短期犧牲一點margin來換來更多生意,因為長遠可以通過cloud platform、保養等來賺錢。或者將來客戶upgrade其他設備會第一時間想起Peplink,這也會有幫助。

[1H Inventory上升了?]
– 珠海是1H加了新supplier,另外公司不擔心原材料有impairment 風險,因為不同地方科技應用timing不同,有機會某些產品在成熟市場賣完可賣到其他新興市場。

[Direct customer]
– 美國一家大型科網公司是其中一個例子,現在是Second largest customers。公司也銳意發展Direct Customer,不單單依賴distributor作銷售。

[Vs. 同業售價?]
– 譬如以Wireless SD-WAN為例
— Single LTE;競爭對手多,match別人價錢,但是feature會多一點。
— Multi LTE;feature強於對手,可以收Premium。

[R&D Expenses?]
– 銷售額的18-19%,為了保持競爭力,也為了打入IOT device。

[Order visibility?]
– 一般只有半個月多一點,暫時可看到1月中。

[同業上市併購情況?]
– 歐洲做SD-WAN的一家公司被法國一家工程公司ENGIE收購。沒有披露作價。

[KPI]
– 不著重銷售增長,主力著重於盈利。

[其他]
– 未來考慮每一季度作Business Update。

[總結]
– 我們認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優秀,SD WAN將會持續維持高增長水平,短期內競爭對手要追趕公司的技術並不容易。我們預期未來2-3年銷售增長應能夠維持在30-40%的水平,而盈利增長能否比銷售快則視乎毛利和開支情況。

– 18財年我們預期現價應該還高達PE20倍或以上,而這個估值相對上有點高,相信市場是考慮了公司有機會被其他同業(如Cisco等)收購而附加了收購溢價在內。

– 這次我們親身拜訪了公司位於荔枝角的辦事處,辦事處沒有豪華裝修,只是非常一般樸實的工業寫字樓設計,內裡員工有多個國籍。整體感覺良好。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未有持有上述股票)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心得分享,並不代表本網站、筆者或其僱主之意見、立場、推薦、陳述、誘使、支持或安排,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27 Sep 2017 – [與管理層會面系列] 有被收購概念的珩灣科技(1523)

Larry Hung於9月中參與珩灣科技(1523)業績後投資者會議,要點如下:

主力產品SD WAN Router賣點:

  1. Low Balancing

  2. FailOver;其中一條boardband斷了,立刻轉去另外一條

  3. Speed Fusion;可以combine不同carrier的網絡,公司本身有專利在這個領域

  4. Cloud Management

市場情況:

– Industrial業務,佔公司70%業務,相對競爭較少,Margin穩定;賣給Distributor and SI(System Integrator);產品應用的環境在室外(防風防水功能)

高階產品,售價大約USD$4000;Margin 70-80% (Police;4 Modern產品,暫時市場獨家)

低階產品,售價大約USD$200-300;Margin 30-40%(巴士)

– Enterprise業務,佔公司30%業務;室內為主(Fixed Connection)

– Warranty and Cloud Service;第一年免費,之後大約每年售價的13-15%。

經銷商Distributor:

– 基本上全部銷售均依賴經銷商銷售,而最大的Distributor佔20%。

未來發展:

– IOT(物聯網);Software Define Power Unit

– 現時美國一家大型科網公司Employee Bus Service是用Router上Intra-Net,不過因為巴士的Voltage波動大,因此不時斷線。公司為此做出研究,因此研發了Power Unit產品,類似電壓類產品。

– 2017年下半年會開始供應給美國一家大型科網公司,大約300部,每部US$700,Margin大約70-80%。

未來預期:

– 銷售每年最少增長30%,盈利則有機會增長比銷售快。

成本結構:

– 4G Module;機的Closure Inventory,上半年有上升,因為預期Raw Material會持續上升

產能:

– 大約一年生產7萬部。全部產品均是由其他廠商代工生產。

R&D研發開支:

– 2017年上半年,佔銷售的18.4%;將來或許會慢慢下降。

Margin利潤率:

– 2017年上半年Margin跌了,源於贏了兩個大Project(上半年銷售的10%),因產品的category問題,而且量大,所以有所影響。

M&A:

– 不會作出收購;公司對「被收購」抱有開放態度。

派息:

– 基本上80-90%派息

股權激勵Option Scheme:

– 每股$0.5,大約3-4年Grant;大約佔7.5% Share Capital

催化劑Catalyst:

  1. 公司會繼續做多點Press Release,希望市場多點認識公司的情況。

  2. IDC會撰寫Report,大約年底推出,市場大約每年70%年複合增長

  3. 有些同業在美國上市(大部分不賺錢,但是估值也頗高)

總結:

– 我們認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優秀,SD WAN將會持續維持高增長水平,短期內競爭對手要追趕公司的技術並不容易。我們預期未來2-3年銷售增長應能夠維持在30-40%的水平,而盈利增長能否比銷售快則視乎毛利率和開支情況。

– 2017年財年我們預期現價應該還高達PE30倍或以上,這個估值相對上有點高,相信市場是考慮了公司有機會被其他同業(如Cisco等)收購而附加了收購溢價在內。

– 我們會密切關注公司的前景和估值,再作出判斷和行動。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並沒持有此股)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心得分享,並不代表本網站、筆者或其僱主之意見、立場、推薦、陳述、誘使、支持或安排,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