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觀看文章
近月寫了數篇有關從事廚具設計及供應鏈管理的科勁國際(6822)的文章,源於出席集團一個名稱叫「邁向新里程」的活動,有興趣可先作重溫
– 從科勁國際業績作初步了解 (18 Oct 2018) (按此重溫)
– 科勁國際(6822)「邁向新里程」活動後記 (20 Oct 2018) (按此重溫)
– 科勁國際的進一步分析 (31 Oct 2018) (按此重溫)
– 科勁國際的新里程 (10 Nov 2018) (按此重溫)
於個多星期前和基金經理同業到集團辦公室,與執行總監(COO)黃宓芝小姐見面,了解集團業務運作及未來發展策略。
黃小姐是創辦人、主席兼行政總裁(CEO)黃少華的女兒,她強調集團非家庭生意,全公司只有她與大股東有親戚關係。
集團生意模式從OEM發展至ODM,再開拓零售及分銷業務,其實是一直順著於不同階段為客戶增值而演進。現正積極
開拓零售及分銷業務,目標幅蓋亞洲,現主力在國內。中國現有約1,000個網下點,主力通過分銷商建立,而網上店則佔生意50%以上。零售及分銷業務於2017年收入佔整體5至7%,今年上半年已提升至10%,目標數年後佔比達30%。國內業務已運作7年,已收支平衡,未來會發展台灣、星加坡及泰國業務。開拓此業務目標是提升整體純利率,現時業務純利率與整體相約,未來當然希望大於整體。
集團零售及分銷業務客戶為外國品牌,產品本面向外國客戶,所以在國內銷售產品需作適當調整,而調整後產品在外國也有一定需求,為ODM業務增加生意。
集團於10月公布與賣方訂立設備銷售協議,有關以代價約632萬歐元採購設備,目標是應用nano技術作原材料改造。此部份有外國公司為技術合作夥伴,管理層認為其技術有發展潛力,但未正式商用,所以取得發展權,預計18個月和製造夥伴研究以完成設備。
如先前文章提到,集團主力產品設計及供應鏈管理,產品設計IP歸客戶所有,惟生產需透過集團進行,而有些情況下集團也會保留部份IP自用。供應鏈方面,現有約250個製造夥伴,包括約30間組裝,而這些工廠只接科勁國際的訂單。集團產品數目(SKU)累計有10,000個,每年約增加50個,每個產品平均用3至4個製造夥伴,分別負責組裝及不同零件生產,以避免IP洩漏問題,而此為集團的競爭優勢,而另一競爭優勢則在未曾有客戶產品因安全等問題出現全面回收(Full Recall)。
現時大部份製造夥伴在廣東省以南,開始有5至6個製造夥伴在廣東省以北,管理層認為因中國以外地方的廠房各有問題,所以暫時未有計劃在外生產。我認為潛在風險在競爭對手以中國以外的較低成本作競爭,這視乎客戶對集團在產品設計及供應鏈管理的倚賴性。
集團有一個在國內的合作夥伴去負責管理250個製造夥伴,此公司沒有其他業務,有約100個員工,分佈在13至15個地方工作,工作地點由製造夥伴提供。此公司會每天向集團提供最新數據及情況,集團有三個QC Manager負責管理及提供相關知識。
科勁國際產品屬中高檔,不帶電,以設計及功能作賣點。集團會集中採購原材料,再分給製造夥伴,好處是對原材料供應商更有議價能力。集團現時有150個客戶,客戶間也在整合中,因已涵蓋不少目標客戶,因此ODM生意平穩,未來整體增長在零售及分銷業務。管理層提到派息比率將維持60%以上,上市後三個年度皆達標。
對於貿易戰,集團於今年上半年收入中約72%出口美國,當中一半已被加徵關稅。其客戶會將加徵關稅轉嫁消費者,但為免同一產品加價影響需求,需要設計新產品或調整舊產品以制訂新價,反有機為集團增加生意。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未有持有上述股票)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心得分享,並不代表本網站、筆者或其僱主之意見、立場、推薦、陳述、誘使、支持或安排,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上月中收到邀請出席科勁國際(6822)的業績會及新產品發佈會,不過中期業績已於8月公布,加上活動名稱叫「邁向新里程」,相信業績並非主角。說真,公司上市近四年,我也一直關注有實務的上市香港企業的,可是先前卻並未留意到這間本地老牌工業公司。科勁國際於2015年1月以$1.38招股上市,10月中股價報$1.32,表面變動不大,但期間派息$0.485,計及則有31%回報。去年股價不理想,今年1月終見底反彈,10月中處今年高位,有趣的是,這兩年股價剛好和恒指成反比,而近日市場弱勢未能拉低其股價,或許股權較為集中,因此成交較稀疏。
科勁國際從事廚具及家庭用品原件設計生產(ODM)以及原材料買賣業務,前者收入及盈利分別佔整體90%及95%。比較特別的是集團的經營模式類近利豐(494),沒有自己的生產廠房及設施,主力管理好供應鏈,當中包括約二百間工廠為合作夥伴,細分工序外判不同工廠,以保護知識產權;另外,亦會集中買入原材料,因更有議價能力,再分發給不同工廠,所以需應核數師要求,在財務報告業務分類時作披露。不過,利豐模式曾受各方讚譽,但近年卻不大成功,更造成業績倒退,科勁國際管理層認為成衣行業品牌越來越集中,如Zara、Uniqlo等越加壯大,有些因效益更理想而自組供應鏈,令利豐的地位及議價能力減弱,而集團主力的廚具用品品牌市佔率仍分散,所以對其倚賴性仍很大。
科勁國際產品主要出口美國及亞洲,前者佔收入逐步降至今年上半年的72%,後者則逐步升至23%。始終大部份產品出口美國,現時最敏感的話題是會否受美國加徵關稅影響,管理層認為現有客戶對其設計版權及供應鏈管理倚賴仍大,轉換成本不小,所以仍會持續落單,不過對爭取新客戶或有影響。另外,集團的客戶較為集中,首三個客戶佔整體收入約七成,最大一個客戶收入佔整體約五成,管理層強調與客戶合作多年,丟失客戶的機會不大。
上市後收入停滯不前,盈利則見倒退,直至去年下半年盈利終反彈,支持股價造好。今年上半年收入按年大升,但毛利率下跌,盈利增幅反有限。集團正發展國內零售業務,除在北京自設店舖外,亦透過分銷商增設800個點,藉此幫助客戶賣出更多貨品,亦是上半年收入大增的主因之一。另外,開首提及的「邁向新里程」活動,目的是介紹剛推出的兩個品牌,一是日本的meroware,另一個則是丹麥的Toddler Copenhagen,產品設計算是幾吸引,好賣與否則還需時間引證。
科勁國際基本上業務穩定,財務健康,亦慷慨派息,惟業務及盈利能力上尚需突破,才能顯示中長線的投資價值,可繼續留意其國內零售及自家品牌的未來發展。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沒有持有上述股票)
之前提到,收到邀請出席了10月19日的科勁國際(6822)「邁向新里程」活動,內含業績會及新產品發佈會。赴會前先從業績作初步了解,可按此重溫,赴會後則分享了所見所聞,可按此重溫。可是當天因有其他事辦,所以要早一點離場,幸好有朋友同好在場,取了他的筆記,他亦不介意我將內容摘要作分享,在此感謝他的無私。為了整體完整性,以下內容和先前分享的或有點重疊。我在其招股書找到這張圖,可藉此了解其業務模式。
科勁國際從事廚具及家庭用品原件設計生產(ODM)以及原材料買賣業務,前者收入及盈利分別佔整體90%及95%。比較特別的是集團的經營模式類近利豐(494),沒有自己的生產廠房及設施,主力管理好供應鏈,當中包括約200間工廠為合作夥伴,細分工序外判不同工廠,以保護知識產權;另外,亦會集中買入原材料,因更有議價能力及可保證質素,再分發給不同工廠,所以需應核數師要求,在財務報告業務分類時作披露。不過,利豐模式曾受各方讚譽,但近年卻不大成功,更造成業績倒退,科勁國際管理層認為成衣行業品牌越來越集中,如Zara、Uniqlo等越加壯大,有些因效益更理想而自組供應鏈,令利豐的地位及議價能力減弱,而集團主力的廚具用品品牌市佔率仍分散,所以對其倚賴性仍很大。集團銷售收美元,向生產廠房則付人民幣,因此可受惠人民幣貶值。
科勁國際產品主要出口美國及亞洲,前者佔收入逐步降至今年上半年的72%,後者則逐步升至23%。始終大部份產品出口美國,現時最敏感的話題是會否受美國加徵關稅影響,管理層認為現有客戶對其設計版權及供應鏈管理倚賴仍大,轉換成本不小,所以仍會持續落單,不過對爭取新客戶或有影響。另外,集團的客戶較為集中,首三個客戶佔整體收入約七成,最大一個客戶收入佔整體約五成,管理層強調與客戶合作多年,丟失客戶的機會不大。
上市後收入停滯不前,盈利則見倒退,直至去年下半年盈利終反彈,支持股價造好。今年上半年收入按年大升,但毛利率下跌,盈利增幅反有限。集團正發展國內零售業務,除在北京自設店舖外,亦透過分銷商增設800個銷售點,藉此幫助客戶賣出更多貨品,亦是上半年收入大增的主因之一。
集團存貨水平低企,存貨週轉天數去年全年到今年上半年也只有11天 ,因為品牌客戶的訂單是「Made-To-Order」性質,而分銷商則需承擔存貨風險。
集團經營賣點在ODM,R&D是很重要一環,可是去年全年及今年上半年的研發開支佔收入只有0.2%,管理層解釋因R&D主要與第三方包括香港科學園及本地大學合作,支出亦共同分享。對科勁國際仍有疑問,待有機會拜訪其公司,知答案下再作分享。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未有持有上述股票)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心得分享,並不代表本網站、筆者或其僱主之意見、立場、推薦、陳述、誘使、支持或安排,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By Michael Kan)
收到公司IR邀請出席昨天下午的科勁國際(6822)的業績會及新產品發佈會,中期業績已公布一段時間,加上活動名稱叫「邁向新里程」,相信業績並非主角。說真,公司上市近四年,不是收到是次邀請,我也不大知道有這間本地老牌工業公司上了市,隨即看了近數年業績,初步文析可按此看10月18日的文章。
昨天的活動我早了點去,登記後進入場地,已有不少人衣冠整齊到場,不過很快有職員問我是否投資者,原來投資者入場未是時候,所以也暫且退回登記處。正式入場時間到,我率先進入,但見至少一半座位已坐人,可見非投資者/分析員的嘉賓為數不少,公司應該幾重視這次「邁向新里程」!會場應該有約60至70座位,坐得滿滿的,挺熱鬧!
座位左右兩邊放了數枱公司為客戶設計加生產(ODM)的廚房產品,可惜全場不準拍照,我也沒辦法分享給大家。我終於知道公司ODM的是什麼產品,包括一些大品牌如Joseph Joseph、Zyliss、Kitchen Aid等,一直也喜歡這些產品的設計,既然有好嘢,為什麼在公司網頁見不到,感覺不到,按「產品」更出現「Under Construction」?為什麼不給我為昨天見到的舊產品拍數張照,可以分享給大家,讓更多人對公司加深認識?
活動開始,主角是創辦人/主席/CEO黃少華先生及COO黃宓芝小姐,主講是後者,她不介意大家知道自己是前者女兒,並強調公司並非家庭生意,這個我大不介意,因為我還是看業績及前景。她主要介紹公司剛推出的兩個自家品牌,一是日本的meroware(按此到網頁),另一個則是丹麥的Toddler Copenhagen(按此到網頁),產品設計幾吸引,好賣與否則需了解一下。黃小姐強調公司強項是可幫助客戶產品在國內銷售,公司上半年收入按年升27%,主力也是靠高速增長的國內生意,我想了解多一點這個強項,可是因有其他事辦,所以要早一點離場,幸好有朋友同好在場,可以套一下料。事後Whatsapp和他交流,可惜大會問答時間非多,始終主角是新品發佈!朋友分享了他得到的訊息,我認為我應該看看2015年初的那份招股書,融匯一下才作進一步分享。若勾起我更多興趣,我會試試再拜見管理層!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未有持有上述股票)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心得分享,並不代表本網站、筆者或其僱主之意見、立場、推薦、陳述、誘使、支持或安排,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By Michael Kan)
科勁國際(6822)於2015年1月以$1.38招股上市,今天收報$1.3,表面變動不大,但期間派息$0.485,計及則有29%回報。去年股價不理想,今年1月終見底反彈,現時處今年高位,這兩年股價剛好和恒指成反比。

(股價圖來源:港股360)
科勁國際從事廚具及家庭用品以及原材料買賣業務,前者收入及盈利分別佔整體90%及95%。產品主要出口美國及亞洲,前者佔收入逐步降至今年上半年的72%,後者則逐步升至23%。集團有一個重要客戶,收入一直佔整體約五成。
上市後收入停滯,盈利則見倒退,直至去年下半年盈利終反彈,支持股價造好。今年上半年收入按年大升,但毛利率下跌,盈利增幅反有限。
集團上市後一直維持4億港元以上淨現金,期間慷慨派息,以現價計不計特別息,歷史息率達8.8%。不過,長期保留大量現金,理應有所作為。
科勁國際所處行業未見突破,業績未見穩定,未見持續成長前景,亦需面對中美貿易戰,知道其明天會有所發布,看看有否機會了解多些,再作更詳細分析。以下為過去三年的業績分析摘要,有興趣可參詳一下。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未有持有上述股票)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心得分享,並不代表本網站、筆者或其僱主之意見、立場、推薦、陳述、誘使、支持或安排,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