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pr 2018 – 博立評論 – 致股票投資者的信 (2018年第一季)

踏入2018年,環球市況的波動率是增加了,這間接也證明了我們去年年末對今年股市的預測,波幅會較去年為高。但是,我們認為只要堅守價值,不在市場太樂觀時過於冒進,不在市場太悲觀時過於保守,總能夠在市場波動時獲取良好的回報。

我們深信若果投資組合展現了比大市低的波幅、同時比大市高的回報,這是有賴用價值投資挑選到一些優秀股票,好像我們曾分析的東陽光藥(1558)、億勝生物科技(1061)、國泰航空(293)、香港零售股如利福國際(1212)等。我們相信只要確切執行自身的投資風格,定必能夠在長線中持續跑贏大市。畢竟我們的投資風格經歷過多年的考驗,在2013-14年歐債危機、2015年港股大時代等情況下依然力保不失,我們更相信這不是幸運,而是因為對價值投資的確守而得到的成果。

股神巴菲特向來是股市的樂觀者,他曾經說過股市上升的時間遠比下跌的時間為多,而且時間是優秀公司的好朋友。我們不能判斷一段短時間內的股市價格波動,但是我們深信如果經濟長線向好,公司發展趨勢向上,股價在長遠方向也必然是增長的。

中國作為一個大國,企業如果在一個行業勝出會有很大的利潤增長空間,不用擔心市場不給我們投資機會。譬如以醫藥板塊為例,龍頭企業如石藥(1093)等只有1300多億元市值,遠遠比海外的醫藥巨頭過萬億元市值為低,難道中國在未來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不能孕育一家國際藥企嗎?或者這方面就是我們對中國優秀的公司的願景,我們更願意在公司表現出比較明顯的投資機會之後再去做投資,做更有把握的事情。

我們面對優秀的公司,譬如騰訊(700),我們寧願牢牢握在手裡,也避免頻繁進出。只因為我們擔心今天賣高了,短時間內賺到一點,但是下次卻未能在低位補回,於是錯失了未來更大的升幅。我們希望會用更長的思維去考慮整個投資計劃。我們深信投資股票不是零和遊戲,優秀的公司是能夠創造價值,因為股價在長線會不斷向上。

我們暫時認為上半年的指數表現或許會較弱,因此應聚焦在選股身上,同時間靈活調度倉位,從而控制好風險水平,繼續穩定地提升回報。我們應耐心等待市場回穩或者出現正向催化劑時,才重新積極加大倉位。

市場有時有效,有時無效。我們認為基金經理要相信市場是無效的,也要相信市場是有效的。在市場無效時我們去做投資,在市場有效時我們去實現收益。

1 Jan 2018 – 博立評論 – 致股票投資者的信 (2017年第四季)

在此首先祝願您在新一年投資順利、身心康泰。

我們認為,基金經理應期望慢慢跟客戶建立起信任度,因爲這種信任是資產管理服務的核心競爭力之一。當基金經理有了客戶的信任,這樣對期間業績波動也會更理解,這間接也會讓他們心態更好,對長期業績回報也更好。

我們一直認爲,基金經理最重要的任務並不是純屬獲利,而是在控制風險情況下獲利。我們一直把風險控制放在最高。然後我們再看的是組合穩定性,我們不希望今年的投資成績很好,明年就突然之間落後很多,甚至錄得虧損,這不是我們的作風。我們希望做到的是,在牛市時我們賺取平均的回報,熊市時我們跑贏股市,尋求絕對回報。倘若我們能夠年復一年達成這個目標,我們所管理的投資組合將可以做到在低波動率的情況下獲得高於平均的匯報,這是依賴著我們如何在熊市裏保護好組合的資產而達到。

2017 年底前,股市有一波回調,這是我們樂見的,畢竟今年股市升幅已巨,不少優質股的估值已經上升至較高的水平,這次回調正好讓這批股份稍作休息,並且提供一個較低的買入空間予我們。總體來説,我們維持這是牛市中的震蕩。我們深信牛市第一期的估值修復已經完成,未來股市要想繼續往上走,必須依賴企業盈利的增長和伴隨中國經濟改革的成功。

今年中央經濟工作組會議的首要目標是【控制金融風險、打破剛兌】,我們認爲這顯示了政府決心解決金融體系負債過高、金融產品道德風險等問題,短期内或許會影響到資本市場(資金鏈可能會被收緊),但是假如這次改革成功,將會引領到中國經濟走上一個更穩健的臺階,為未來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鋪設更理想的發展道路,這將有效地讓股市持續向上發展。

對於未來一年,我們認爲港股大概率整體表現不如今年頭三季那麼一帆風順,波動性將會增加。當下的港股,較大市值的股份的價格尚算合理,暫時看不到明顯的泡沫,而中小市值的股份平均仍然比較便宜。而北水,在内地資金的策略性配置下,相信仍然會流向港股的,這對港股的資金面是有利的。

對於明年配置,我們暫時認爲一些今年升幅已巨的板塊如手機零件、内房和汽車要特別留神。手機零件最近因傳聞蘋果減少訂單而輾轉下滑,部分手機零件股由高位下挫超過四成,我們暫時會在第一季度選擇回避這些股份,留意情勢後續發展,再謀定而後動。至於内房和汽車,我們則只會選擇未來一些未來有高確定成長性、或長綫佈局優秀的股份,其中尤其是内房板塊,我們相信較難出現百花齊放的景象,一般而言,我們重點研究兩類型公司,一種已經是被認定是行業優秀的公司,因爲他們可以持續創造價值;另外一類是被認爲將能成爲優秀的公司,他們現在的體積還小,但是具備了良好的潛力,將能在未來創造巨大的價值。我們只會聚焦在一些區域性龍頭。對於組合配置,我們主力部位會傾向配置在大金融、消費升級等板塊。

至於宏觀環境,外圍相對上風雲變幻,但我們維持審慎樂觀的預期,尤其是各個成熟市場主要經濟體均呈現不錯的增長態勢。美國將實施大幅減稅,結合原有的縮表路徑,很大機會令美國政府中線的財赤狀況惡化,推升美債的收益率,令美聯儲漸進加息的前景更加明確,對環球債市和不動產價格,可能有較顯著的影響,但實際衝擊如何,暫僅能且看且走。

我們將致力選擇一些每年持續保持增長、經營卓越穩健的企業。我們認為,基金經理應不單追求管理資金(AUM)的規模,而是更應看重的是客戶夥伴的組合盈利增長性和可持續性。

我們將始終如一,堅守價值,創造回報。

1 Oct 2017 – 博立評論 – 致股票投資者的信 (2017年第三季)

我們致力選擇一些每年持續保持增長、經營卓越穩健的企業。我們認為,基金經理應不單追求管理資金(AUM)的規模,而是更應看重的是客戶夥伴的組合盈利增長性和可持續性。

對價值投資而言,如果我們把時間拉長,主要是從兩方面賺錢;一方面是在市場過度悲觀,公司價值被大大低估時買入,待市場情緒回復正常時便能賺取可觀回報;第二方面是我們買入具有競爭力,能長期創造股東價值的公司,與公司一同成長。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會發現優質公司能夠不斷創造價值,股價因而不斷成長。

我們看公司主要從三個維度去看,分別是時間、規模和人。

時間是好公司的朋友,時間越長,優秀的公司展現的表現越明顯,這種差距將明顯地展示在股價和市值上。

規模,這實際上牽涉到商業模型。一般的商業模型,隨著規模拓展,應該也會出現邊際報酬遞減的效應。一個好的商業模型應該是能夠在時間和規模上不斷作出優化,或扭轉邊際報酬遞減定律。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人,公司能否向前邁進實際上掌握在企業管理層的手裡。

我們深信中國現在的新經濟模式才剛剛開啓,這次新經濟是由互聯網、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所帶動,這會對龍頭大價股更為有利。我們深信在新經濟模式下(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行業的龍頭企業將會獲得更高的定價權,整個行業的競爭格局將更健康,龍頭企業更能享受到更優越的利潤。

至於後市走勢方面,我們認爲牛市的第一階段,即是估值的修復基本上已經完成,往後的股市發展還要看企業盈利的成長。從2011年至2016年,中國經濟經歷了差不多6年的調整期,實際上2016年下半年生產物價指數(PPI)指數開始轉正,經濟的回穩和發展才是牛市重臨的根本。至於美元轉弱和資金流入新興市場等因素,我們認爲這只是助力,股市從中長期去看還是要看經濟動力,因有經濟動力才能持續拉進資金。

我們認為,基金經理的最佳應市方法應是「摸著石頭過路」,即是我們只需要大體判斷股市和經濟的走勢,然後順勢而行,不需要盲目估頂。況且,我們一直認爲這次升市與2015年「港股大時代」時大大不同,這次升市是有經濟數據和企業盈利作支撐,所以應該被視作「慢牛」,但切記這並不代表股市不會出現調整。

到了今天這個時點,越來越多人開始相信這是牛市的來臨,越來越多人對股票更感興趣,這個時候我們反而會退一步,做一點冷靜的思考。港股今年的升勢仍然較為集中,強勢優質股的股價越升越高,估值水平比過往明顯提升,我們正衡量這現象是否全球資金佈局的新常態。我們不排除會以「投機」角度買入這類有催化劑的優質公司,並以止賺止蝕控制風險,或許會爲組合帶來較多成交,但整體而言此策略應能帶來不錯的淨回報。

我們的投資組合會以中長綫投資作建構,配置一些短綫的機動性操作提高回報。對於中長綫持倉,我們最渴望是永遠不需要退出投資,因爲一旦當我們找到好公司,是值得長期持有十年、甚至二十年或以上,因爲這種複合增長將是非常可觀,而我們更在乎的是公司長期創造的價值和持續增長力。我們渴望在低價買入優質企業,但這要看時機。這種機會一般只會出現在公司遇上短期困難或者金融危機中,我們更多的是在合理的價錢買入優秀公司,只因爲我們深信未來的持續增長會把今天的合理價格於未來化作便宜。

我們將始終如一,堅守價值,創造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