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Jul 2019 – [與管理層會面] 美容與醫療雙結合的醫思醫療(2138)

(By Larry Hung – 增長股專家)

– 醫學美容

醫學美容是公司起家的業務,基本上已經非常熟悉和了解。管理層強調他們所有輕醫美療程均是出自醫生之手,而且所採用的方式都是相對安全具備認證的技術,因此過往也沒有發生過重大事故。

管理層認為市場依然極度分散,也具備潛力繼續發展下去。

– Medical service 公司第二大業務,佔銷售28%

管理層認為這部分存在很大發展空間,而且業界並不是把客戶服務感受當第一位,也不是應用很多科技去改善流程。而且,公司一開始是選擇單純地轉介客戶給其他醫療機構,但是慢慢發現這邊生意越做越大,為何不自己做,反而更好服務到客戶呢!

公司過往數年收購不少醫療服務品牌(包括醫生),他們相信這將可以更加一站式服務客戶,譬如現在旗艦店連剪髮和修甲服務也有。

現時公司有超過88位醫生,基本上每次公司收購新醫療服務公司也會以控股為目標,而且原來股東(醫生)也會保留部分股份(除了牙科服務外,公司是100%收購),每次收購也是以現金。收購價格及盈利保證也是因人而異。公司除了收購醫療集團外,也會選擇邀請醫生從私人執業/醫管局出來成為合作伙伴,發展醫療業務。

對專業醫生來說,公司的吸引力在於可以介紹到客源,而且免去了他們需要管理醫務所的煩惱事,甚至公司可以幫忙建立師徒制度,讓整套管理制度化,賺錢能力更好。

– 騰訊企鵝醫生的合作

去年跟騰訊首次商談,大約談了數個月便落實合作,因為騰訊也很希望切入醫療這個領域,尤其是診所。

公司將會開立20間跟企鵝醫生合作的GP診所,會以科技upgrade客戶的服務體驗,譬如可以用APP拿籌,並知道什麼時間可以真正看到醫生,甚至不用等候拿藥,藥品可以直接送到office或者家中等。

另外,病人病歷再不會用紙卡儲存,將會用電子化。

對於這個業務,公司不期望會賺大錢,但是相信是一個很好的流量入口。

– 員工管理

公司現時大約有300多個Relationship Manager(Top 10 Performer也大約佔上10%銷售),基本上每個客戶走進來公司,無論選擇任何服務作為入口,Relationship Manager也能夠透過對話或者實際需要中發掘其他潛在的服務需求,從而再進行專業諮詢和介紹。

公司有很清晰的KPI去分享利潤,同事們知道upsell到不同的服務會可以得到多少佣金,這部分激勵了員工積極性。

另外,公司的turnover rate也很低。

– 收購Marketing公司

公司最近公布收購一家marketing公司的60%權益,是希望加強在這方面的投入。

– 內地業務

公司現時在主要城市均設立了Dr Reborn的醫美診所,但是說實在貢獻還是不能跟香港相比。公司的目的是為了培養更多客戶到香港消費,始終這種醫療旅遊的消費會較高。

暫時,內地旅客佔整家公司近40%銷售,而平均每個內地客人的單價消費高20-30%。

– DR 事件與公司沒有聯繫

市場中曾有流傳公司當年收購了不合規的DR,實際上這是誤解。因為當年DR出事,公司只是出了一個方針去接收受DR影響的客戶;而且公司也是後來請了部分從DR離職之員工,因此不存在任何收購。

總結:

我們一直希望尋求位於優秀賽道的企業,而美容及醫療一直也是我們關注的領域。

醫思醫療的布局和執行力深深地令我感到impressed,我唯有卡在地方是市場究竟會給多少估值此類公司。如果單以美容股作bemchmark,或許高派息底下也只有10倍PE;如果從醫療診所的角度去看的話,或許PE可以高一點至20倍左右。

至於增長方面,我認為市場空間依然遼闊,還有很大的空間去發展,因此這方面我反而不擔心。我們樂於繼續成為股東持有,耐心等待。

但不得不注意的風險是,始終醫學美容方面,他們較多是輕醫美形式,雖然均是由專業醫生負責,但是也始終會有潛在風險(醫院也同樣有類似問題,無論多小心也好),這個擔憂需要用注碼來控制風險。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持有醫思醫療(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