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觀看文章
治療乾眼症產品SkQ1美國三期臨床試驗VISTA-1的數據發布會會後紀錄
而這次更親身與主席嚴總的公子親身交流,這幾年億勝的增進計劃(海外投資或參股)主力就是由他主理。他本身是生物醫藥專科畢業,因此更了解此領域的發展趨勢。
而我也與負責研發SkQ1的藥廠Mitotech COO Dr. Anton Petrov探討此藥的前景和發展方向。
發布會當日又公司主席嚴總首先發言,他首先表達對此藥的成果感到滿意,並且指出期待未來繼續推進臨床研究。及後,主要交由合作方Mitotech及Ora的代表輪流發表演講,講述市場潛力和重要臨床數據。
現在,此藥將會進入三期臨床推進第二階段,暫時預期最快可以在2021年產品上市。第二階段暫時估計需要投資兩千萬美金,億勝未確定投資金額,不過相信較傾向全部一力承擔;如果全數由億勝投資的話,這樣將來藥品上市時,億勝將可以分享60%的銷售(因為投資額增多,分成也同樣增多)。
本身產品已經早於數年前在俄羅斯本土展開銷售,也是該市場重要的競爭者了(10%市場份額),但是這部分的銷售億勝將不能分成。
此藥的發展前景遼闊,而且根據臨床數據顯示,此藥比對手的產品有巨大的優勢,譬如Instilliation site pain occurred only in 2% of subjects,相反對手則達17-30%。
同時,治療時間也快於對手,只需4星期便明顯見到績效,而對手則需要3-6個月。加上此藥能夠一次性針對三種主要症狀作治療,譬如防止敏感等,也是對手單一產品不能做到的。
乾眼症市場現有的競爭對手有Restasis, Xiidra等。全球市場增長潛力巨大,依然是未被發掘的龐大市場,因為只有兩種藥物在銷售。
此藥也預期在國內銷售,主要是由億勝負責本土市場,公司管理層表示技術轉移,要花12個月,之後會報備中國藥監局(CFDA),自行在內地生產。
總結:
今次有機會跟嚴主席的公子見面,他於這幾年加入公司,並負責推進增進計劃(海外收購或者戰略入股)。初次見面我感覺他為人務實,而且很熟悉公司的發展情況和戰略方向,同時也是很穩重的人,不會過於吹噓業務的前景。
而且,我也有跟Mitotech的營運總監(COO)聊天,現時也已經不少大藥廠在積極接觸,表示有興趣合作,惟具體情況不能特別透露。
我感覺是這個新藥的市場空間遼闊,想像空間很大,但是由於正式上市需時,不會短期內帶來實際效益。因此,關注點還是回到公司本身的業績上,要靜待中期業績的公布才能多作分享。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持有億勝生物科技(1061))
(By Larry Hung – 增長股專家)
我們長期跟蹤的億勝生物科技(1061)再次交出亮麗的2018年全年業績,其中下半年的收入、毛利及純利按年增幅均比上半年理想,毛利率及純利率皆有進步;連存貨周轉天數也有改善,負債比率進一步降低至只有中單位數,淨現金增加不少,業績也於業績公布後顯著造好。
為此,我也特地於業績會後單獨商約管理層作進一步交流,藉此了解箇中來龍去脈。實際上,億勝近5年的收入及純利均達到20%以上的增長,但是以嚴總為首的管理層認為公司還有巨大的提升空間,尤其是銷售費用方面。管理層認為過往銷售費用平均比行業大約高10-20個百分點,這方面影響到公司純利。因此,公司於2018年下半年大力提升效益,為每位員工制定具體KPI,只要有任何一項KPI未能達到,員工的花紅也要按比例扣減,目的是希望提升優秀員工的分成,同時淘汰表現較差的員工。雖然這個改革只執行了半年,但是員工數字既減少了,同時人均銷售額卻同比增長達40%。公司認為2019年還繼續有提升空間,我們可以合理預期人均銷售額還有提升的空間,而銷售費用率可以降到50%或以下。
另外,我們也討論到帶量採購的影響,公司認為暫時看不到對自身有任何影響。而今年公司也預期有新催化劑,就是增進計劃下投資的SKQ1滴眼液已完成第三期臨床實驗的第一階段,希望在未來3-6個月內得到FDA的審批,再進入下一個階段。億勝透過1500萬美元的投資,可換取未來這款滴眼液的全球40%銷售,一旦成功獲批投入市場,將有機會再做一家億勝,絕對值得期待。公司表示如果此藥能通過FDA第三期臨床第一階段,將很大機會通過第二階段,也意味著成功獲批上市的機會非常之高。公司也在考慮會否再追加投資額,當然也需要看往後會否有其他公司加入投資。至於其他增進計劃的投資,相信短期內並不會有盈利貢獻,2020年後才會有更多的機會。
最後,我假設億勝於2019年再度取得20%或以上的盈利增長,現價計算市盈率只有13倍左右,估值絕非昂貴;如果再加以考慮長期催化劑的話,相信股價向上的空間比向下要大。再者,管理層目標遠大,主席嚴總也希望公司能夠在未來一年爭取被納入港股通,以提升公司股份的交投和吸引力。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持有億勝生物科技(1061))
(By Michael Kan)
億勝生物科技(1061)昨天收市後公佈2018年全年業績,下半年的收入、毛利及純利按年增幅皆比上半年理想,毛利率及純利率有進;2017年不理想的存貨週轉天數,2018年也明顯改善,負債比率降至中單位數,淨現金升幅不少。有這樣的業績,難怪今天股價裂口上升,收市升4.2%。
我和Larry主講的「最新一季潛力倍升股課程」,2月28日課程爆滿,3月16日本週六下午加場,課程綱要如下,按此報名,座位有限,從速!
– 2019年第二季投資方向及注意事項
– 分享預測港股是否已見底的3大指標
– 騰訊、平保及主要內銀股的最新估值分析
– 分享最新一季潛力倍升股
– 精選板塊介紹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持有億勝生物科技(1061))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心得分享,並不代表本網站、筆者或其僱主之意見、立場、推薦、陳述、誘使、支持或安排,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By Larry Hung)
這次出席億勝生物科技(1061)業績會的人數眾多,估計應該超過100人,這也間接表示公司現時得到更多投資者關注。
嚴總開首便致歉,之前一直沒有抽時間出席公司的業績發佈會。他指出自己出席意義深重,因為過往億勝專注在自身的發展上,這次希望詳細分享一下公司未來的戰略部署。
首先,他認為億勝按照organic growth,一直保持過往的增長態勢,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其次,公司首次於2015年提出增進計劃,目標是整個公司投入1億美金,現時2780萬美金已經投入,未來希望做一些3000-4000萬美金一筆的投資。這些戰略投資除了會在強項的眼科外,也會加強大外科方面,包括皮膚、婦產科、口腔科、腦神經系統(譬如ACIU)、納米技術研究、基因治療、免疫治療等領域。
其他重點:
[公司有信心保持穩定發展]
主要產品在國內的penetration rate還是不高,所以公司有信心每一個產品能夠持續增長。
[每一筆戰略投資也是具有前景]
公司相信每一筆戰略投資也會帶來巨大回報,而且將來在估值上升後退出,也會繼續為其他臨床藥物提供投資資金。大股東嚴總要做impact investment,希望能夠提供一些有影響力的藥物,造福人群。
[大股東不會賣股]
公司大股東嚴總不考慮在股價上升後出售任何股份,他從來沒有賣出過股票,因此保證將來也不會做。他不缺錢,因此才把兒子拉進來,就是對公司發展有信心。
[旗下戰略投資的公司或許會考慮香港上市]
嚴總認為一些歐洲的一些生物科技公司或許會考慮香港作為上市地,尤其是與億勝合作之後,更加會了解香港上市的價值,可以面對中國龐大的市場。
[股東分紅]
每年會大約以利潤大約20-30%的分紅為比例。新工廠將會在4年內要投資,大約需要4億元,基本上每年的盈利可以支撐。
如果戰略投資獲利的話,將會也會考慮派發特別利息。
[兩票制]
如果從整個全年業績去看的話,業績是inline的,但是我們拆分業績後發現下半年明顯增速放慢了,撇除非經常性收益及滙兌收益之稅前利潤的增長更只有6%。嚴總表示這是因為兩票制的影響,但是這是一次性的,他表示關注點應該放在淨利潤率,明年將恢復正常。
資產負債表方面,存貨周轉率也上升至200天以上,這是由於第三方產品多了所導致的。
總結:
估值方面,如果不考慮戰略投資的潛在收益,按照現有產品線的話,保守地估計盈利每年增長20%至30%之間,按照單產品類別的藥業公司估值(大約20倍左右),股價合理估值應該為$7左右。
不過,建基於大股東嚴總對公司的信心,而且潛在的戰略投資或許會帶來巨大收益,我認為股價有機會在合理估值以上,但這部分的戰略投資收益也難以估算。
最後整體而言,我今天對大股東嚴總的印象頗為正面,感覺是務實和實幹。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持有億勝生物科技(1061))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心得分享,並不代表本網站、筆者或其僱主之意見、立場、推薦、陳述、誘使、支持或安排,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By Larry Hung)
億勝生物科技(1061)成立于1990年代初,是國內生物製藥領域的先鋒企業,專注於研發、生產及銷售基因工程藥物rb-bFGF(鹼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數)。rb-bFGF 是一种碱性成纖維细胞生长因子,能促進多種细胞的修復和再生。
目前自研產品線可分為眼科及外科兩大類,其中眼科產品貝複舒滴眼液(國家一類基因工程新藥)及眼用凝膠,是國內首個促進角膜修復、加速角膜癒合的眼科藥系列,在中國乃至全球都屬於獨家品種。
公司過去近5年總收入複合增長率達到30.6%,淨利潤複合增長率亦能達到36.7%,增長能力和前景優秀。
【公司近年積極進行戰略投資】
我們認為億勝的銷售能力卓越,產品配備也充足,中期主要依賴現時擁有的自主品牌和代理產品,長期則看看過去2年投資的國外/國內戰略目標會否獲得成功(包括投資股權的升值或產品合作、甚至在國內銷售等)。
最近,公司剛剛公佈了最新的一宗收購,以代價約5百萬美元的金額認購MeiraGTx現有已發行優先C股約8.3%。MeiraGTx(一間於英格蘭及威爾斯註冊成立及登記之公司)為開發針對各種並無有效療法之遺傳及後天疾病之新型基因治療療法之臨床階段生物科技公司。
MeiraGTx專注於開發罕見遺傳性失明等眼部疾病、頭頸癌放射性治療後之口腔乾燥症,以及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等神經退行性疾病之療法。
由於公司較少得到關注,因此這次收購同樣沒有引起市場太多注意。但是,實際上資本市場近一年對CAR-T細胞療法非常著迷,其中港股中的金斯瑞也直接受惠而飛升;實際上,公司剛剛投入的MeiraGTx也是從事新型基因治療療法的公司,即是類CAR-T的研究,難保有朝一天也會帶來巨大的回報。
【大股東現重點培育此公司】
據說,近年公司進行的不少戰略投資,均是由現在的大股東嚴名熾(持股54.5%)的兒子嚴賢龍(集團副總經理)主力。嚴賢龍先生本身具有Bio-chem背景,而且熟悉海外并購事宜,希望在這幾年分階段投入的戰略投資可以陸續帶來豐厚利潤。
而且,大股東嚴名熾本身是一名成功的商人,旗下企業衆多,億勝生物科技只是集團下其中一家小型公司(相對而言)。但是他這兩年間開始認爲生物科技將會是未來發展的焦點,無論從公司發展或者財務效益上,因此他也陸續參與多了億勝生物科技的公司事物,甚至分派自己的兒子協助打理海外并購。
據知,嚴名熾將會出席是次全年業績發佈會,記憶中應是首次出席,這更印證了他對這家生物科技公司的重視。我預期公司將於下周公佈業績,届時我將出席並與大股東會面,稍後再公佈更多資訊。
坊間對於嚴名熾的著墨不多,我只能夠隱約找到一篇報道,而且年代久遠。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研讀(http://mypaper.pchome.com.tw/allenxu/post/214855)。在訪問中,我感覺到他是一位非常勤奮和具有膽識的實業家,他指出自己多年來甚少放假,一直把心思全放在公司發展上。我期待在業績發佈會上進一步的瞭解和接觸。
我們投資股票,最重要就是投資在管理人身上;就等於客戶選擇投資對象時,最著重便是基金經理的選股能力。我們在研究每一個投資個案時,均會深入從各個方面深入瞭解公司的文化、管理架構、股東結構、未來發展、過往Track Record等,方方面面印證資訊的真僞后,才作出投資。
【總結】
現價2017財年 PE大約只得16倍左右,估值不高,而公司過往也展現良好的增長率(保守地預期每年應該能做到20%的盈利增長),我們認為股價應該有一定的Upside。
除此之外,早前公司續簽了財經公關公司,而代價則是以股份支付,需要股價在未來數年分別達到某些位置才能行使,我們粗略計算大約每年股價均要維持20%+升幅。
再者,公司於去年年末也聘請了Inhouse的投資關係主任IR,我們跟IR溝通過,公司管理層希望進一步做好投資者關係,目標是未來數年内能夠符合加入港股通的資格。
此股不好之處是市值和流通量太低,相信較難吸引機構投資者注意,這方面管理層也知悉,也希望盡力作出改善。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持有億勝生物科技(1061))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心得分享,並不代表本網站、筆者或其僱主之意見、立場、推薦、陳述、誘使、支持或安排,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By Larry Hung)
億勝生物科技(1061)成立于1990年代初,是國內生物製藥領域的先鋒企業,專注於研發、生產及銷售基因工程藥物rb-bFGF(鹼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數)。目前自研產品線可分為眼科及外科兩大類,其中眼科產品貝複舒滴眼液(國家一類基因工程新藥)及眼用凝膠,是國內首個促進角膜修復、加速角膜癒合的眼科藥系列,在中國乃至全球都屬於獨家品種。
公司過去近5年總收入複合增長率達到30.6%,淨利潤複合增長率亦能達到36.7%,增長能力和前景優秀。
[公司概況]
50%的產品是眼科產品;另外50%是來自外科。外科市場是非常龐大的,還有巨大的發展。產品基本上是處方藥,而不是OTC。
[代理產品]
2014年拿了輝瑞的總代理,5年+3年的合作期。其他協力廠商代理產品一般都是7年的獨家合作時期。代理產品可能毛利會低一點,但是淨利也不會差。
[醫保目錄]
眼科產品貝複舒滴眼液、凝膠和外科產品貝複濟噴霧納入了2017年新版醫保,今年新醫保目錄已開始施行了,公司這三個產品將受益進一步放量。
[市場份額]
眼科產品大概是60%,其餘競爭對手應為聯康生物科技及華瀚。對手只有滴眼液,沒有其他產品線。
[市場開拓和發展]
公司現時有39個辦事處,1,280人銷售人員(眼科500多人;外科700多人),覆蓋了眼科3,000多家醫院及外科2,000多家醫院。基本上直接面對醫生作銷售。下一步要佈局縣級醫院,大概有2,000千多家醫院網絡。
[戰略計劃]
公司過去3年大力在國內和國外進行戰略投資,目標是為未來引進產品作準備、進行戰略合作研究等。公司積極發展引進新產品的計劃,以輝瑞產品爲例,公司的銷售能力和渠道得到良好的體現,公司尋找代理的策略是提高現有資源的利用率特別是生物製藥方面的利用率,以及公司現有管道優勢。
其中的例子,譬如ACIU,2016年4月投資,2016年9月上市。該公司專注於治療老年性癡呆阿爾茨海默病(AD),其中抗體藥物處於國際前沿水準,目前研發的一個抗體品種已經進入三期臨床階段,是目前治療AD最有前景的藥物。
[總結]
我們認為億勝的銷售能力卓越,產品配備也充足,中期主要依賴現時擁有的自主品牌和代理產品,長期則看看過去2年投資的國外/國內戰略目標會否獲得成功(包括投資股權的升值或產品合作、甚至在國內銷售等)。
現價2017財年 PE不足20倍,估值不高,而公司過往也展現良好的增長率(保守地預期每年應該能做到20%的盈利增長),我們認為股價應該有一定的Upside。
除此之外,早前公司續簽了財經公關公司,而代價則是以股份支付,需要股價在未來數年分別達到某些位置才能行使,我們粗略計算大約每年股價均要維持20%+升幅。再者,公司於去年年末也聘請了Inhouse的投資關係主任IR,我們跟IR溝通過,公司管理層希望進一步做好投資者關係,目標是未來數年内能夠符合加入港股通的資格。
此股不好之處是市值和流通量太低,相信較難吸引機構投資者注意,這方面管理層也知悉,也希望盡力作出改善。
———————————————————————————————————-
紅猴及洪龍荃課程: 最新精選股票:業績及估值分享]
日期及時間:2018年2月2日(五) 7:15pm – 9: 15pm
詳情:請按此
———————————————————————————————————-
[「博立」怎作股票財務評分 ?]
我們會為分析股票進行基本財務分析,以九個條件去評價其財務的優劣,每符合一個條件有一個Y,越多Y越財務的優質。
根據 「博立」股票財務評分,億勝生物科技是「6Y股」,評分屬中等水平。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持有億勝生物科技(1061))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心得分享,並不代表本網站、筆者或其僱主之意見、立場、推薦、陳述、誘使、支持或安排,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Larry Hung於9月中參與億勝生物科技(1061)業績後投資者會議,要點如下:
公司概況:
– 50%的產品是眼科產品;另外50%是來自外科。外科市場是非常龐大的,還有巨大的發展。產品基本上是處方藥,而不是OTC。
代理產品:
– 14年拿了輝瑞的總代理,5年+3年的合作期。其他第三方代理產品一般都是7年的獨家合作時期。
– 代理產品可能毛利會低一點,但是淨利也不會差。
存貨及應收賬週轉天數上升(過去一年):
– 因為現在第三方產品進來了,因為備貨要從海外進口等,所以應收帳和存貨會上升了一點,但是公司總體覺得整體還是可控和適中的。
醫保目錄:
– 進了醫保,價格確實會被控制(甚至降價),不過因為產品的售價本身不高,所以壓力不算太大。
– 另外,市民對醫保會較有信心;另外產品進了醫保也會令醫院覆蓋快一點。
– 公司部署是部分產品進醫保,部分特地不進;避免往後萬一醫保缺乏金錢,導致硬性規定醫生不能開某一種藥。
產品售價:
– 眼科平均售價RMB$30多;外科可能高一點,大概RMB$60-70。
市場份額:
– 眼科產品大概是60%,其餘競爭對手應為聯康生物科技及華瀚。對手只有滴眼液,沒有其他產品線。
市場開拓和發展:
– 公司現時有39個辦事處,1,280人銷售人員(眼科500多人;外科700多人),覆蓋了眼科3,000多家醫院及外科2,000多家醫院。基本上直接面對醫生作銷售。
– 下一步要佈局縣級醫院,大概有2,000千多家醫院網絡。
– 經銷商現在大概200多個,國藥大概佔比整體的30%。
研發R&D開支:
– 銷售的4%。研發人員大概30多人。大約80%的員工都是銷售人員。
國際業務發展:
– 這方面公司也認為這部分有很大的潛力,因此會努力研究。
– 公司目標首先在美國開展,不過要通過FDA審批,最快也要3-5年。
產能利用率:
– 7條新產線,2014年才新建,大概可以滿足5年左右的計劃。
資本開支:
– 未來大概每年1-2千萬。
戰略計劃:
– 公司過去3年大力在國內和國外進行戰略投資,目標是為未來引進產品作準備、進行戰略合作研究等。
– 其中的例子,譬如ACIU,2016年4月投資,2016年9月上市。主要研究神經退化性疾病,產品在第三期臨床。最近ACIU的股價在美國表現強勢(億勝只佔百分之一股份),或許是這個原因也間接推動了億勝近日的股價。
總結:
– 我們認為億勝的銷售能力卓越,產品配備也充足,中期主要依賴現時擁有的自主品牌和代理產品,長期則看看過去2年投資的國外/國內戰略目標會否獲得成功(包括投資股權的升值或產品合作、甚至在國內銷售等)。
– 現價本財年PE不足20倍,估值合理,而公司過往也展現良好的增長率(保守地預期每年應該能做到15-20%的盈利增長),我們認為股價應該有20%或以上的Upside。
– 唯一不好之處是市值和流通量太低,較難吸引機構投資者注意。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持有億勝生物科技(1061))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心得分享,並不代表本網站、筆者或其僱主之意見、立場、推薦、陳述、誘使、支持或安排,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